推广 热搜:
在线咨询9:00-17:00

   日期:2024-09-25 22:45:30     来源:字典大全网    作者:字典大全网    浏览:5447    
【摘要】“诵”基本解释● 诵(誦)sòng  ㄙㄨㄥˋ◎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
  • 拼音: sòngsong4  
  • 注音: ㄙㄨㄥˋsong4  
  • 部首笔划:2
  • 总笔划:9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笔顺:捺折折捺竖折横横竖

诵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笔86:YCEH
  • 五笔98:YCEH
  • 五行:金
  • UniCode:U+8BF5
  • 四角号码:37727
  • 仓颉:IVNIB
  • GBK编码:CBD0
  • 规范汉字编号:1718

“诵”基本解释


(誦)
sòng  ㄙㄨㄥˋ
◎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 诗歌:作诵(作诗)。
◎ 怨谤。

“诵”英文翻译


read aloud   recite

“诵”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誦 sòng 
〈动〉
(1) (形声。从言,甬( 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2) 同本义 [recite;read aloud]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4) 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state]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唐· 韩佥《答陈生书》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孟子·公孙丑下》
(5) 通“颂”。颂扬 [extol]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秦《泰山刻石》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后汉书·何敞传》
垂流亿载,世世叹诵。——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6) 又如: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7) 通“讼”。公开 [declare]
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汉书·高后纪》
(8) 又如:诵言(公然言说)
(9) 以婉言、隐语讽谏 [satirize]。如: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词性变化

誦 sòng 
〈名〉
诗篇 [poem]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诵”汉语字典

[①][sòng]
[《廣韻》似用切,去用,邪。]
“诵1”的繁体字。
(1)朗读,念诵。
(2)背诵。
(3)述说。
(4)宜于诵读的韵文,如诗歌、顺口溜之类。
(5)讽谏;怨谤。
(6)颂扬;称道。多作“頌”。
(7)通“訟”。为人申雪冤案。
(8)通“訟”。公开(说)。参见“誦言”。

音韵参考

[上古音]:东部邪母,ziong
[平水韵]:去声二宋
[粤 语]:zung6
[闽南语]:siong7

“诵”组词

• 作诵 • 追诵 • 祝诵
• 籀诵 • 展诵 • 赞诵
• 舆诵 • 肄诵 • 野诵
• 演诵 • 训诵 • 寻诵
• 循诵 • 循诵习传 • 学诵
• 讴诵 • 习诵 • 闻诵
 
  • 下一篇:
  • 上一篇:
 
 
更多>相关字典大全网

推荐图文
推荐字典大全网
更多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留言建议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2005077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