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招生信息网简介
韶关学院招生信息网-韶关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坐落在唐朝名相张九龄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粤北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韶关市。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发展定位明确。学校的前身是省属韶关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1970年改名为韶关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复办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原韶关大学(1985年创办)合并,校名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与韶关教育学院(1979年创办)合并,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韶关学院,2004年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办学57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14万多人。学校坚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树立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特色显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院校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总体办学目标定位,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综合性学科格局,已成为粤北乃至粤湘赣“红三角”地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文化辐射的重要基地。
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全校占地面积2694亩,其中校本部2511亩(校本部有大塘主校区、韩家山分校区、黄田坝分校区3个校区),另有韶州师范分院、医学院2个校外独立法人二级学院校区,全校校舍建筑面积73.43万平方米(校本部58.25万平方米),集校园、林园、公园“三园”为一体。固定资产总值13亿多元(校本部1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6亿元(校本部1.35亿元),图书馆藏书229.48万册(校本部186万册),数字资源14067GB(校本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专业实验室近40个。
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办学规模日益壮大。设有文学院、外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育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有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个教辅部门,另有韶州师范分院、医学院2个校外二级学院,设有韶文化研究院、新兴产业研究院等35个研究机构。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开设65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含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办学2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法、医、管理、艺术、教育、经济、历史等11大学科门类。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6个、重点扶持学科6个、扶持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6项。面向21个省(市、区)和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8万人(其中校本部2.1万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44万人。
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教职工2412人(校本部185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4人、副高级职称494人、博士125人、硕士79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4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校级培养对象67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512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横向课题26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138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收录467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省、市科技奖48项,中国发明专利博览会金奖2项,国家专利112项;出版专著、主(参)编教材300多部。
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办学实力稳步提升。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2项,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8项,获得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8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1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学校“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工作在2014年、2015年省教育厅组织的考核取得优异成绩,分列全省35所一般性本科院校中第一、第三名。
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理念和思维逐步与国际接轨。学校与英国、美国、印尼、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13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以及学术文化团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打造学生国际化交流平台,外派交流学生和招收留学生项目逐步呈规模化发展,并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联合举办国际商务(创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专业,其中与澳大利亚的合作项目连续两年被澳方评为优秀等级,有2名学生成为国际金钥匙协会成员。学校被列为全省高校教育国际化评价试点高校,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学校还与省内外10余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有研究生导师15人。
办学声誉日益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韶城新十景”之一,图书馆大楼荣获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校园风光图片入编全国绿化委员会出版的大型画册《绿色辉煌》。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省市政府、社会各界和港澳热心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莅临学校视察时对学校寄予殷切希望,提出了“建设一流的校园,争创一流的质量,培养一流的人才”的重要指示。今后,学校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三个一流”为愿景,秉承“立志、崇德、勤学、创新”的校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抢抓高等教育发展新机遇,全面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深入推进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办学环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力争早日实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特色显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院校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总体办学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