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
朱熹的诗词全集:《司马光勤学》《与长子受之》《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观书有感》《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曹彬称病》《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百丈山记》
"朱熹"的诗词名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 - 《读书有三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朱熹 - 《读书有三到》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 朱熹 - 《与长子受之》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 朱熹 - 《与长子受之》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 朱熹 - 《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朱熹 - 《读书有三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朱熹 - 《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朱熹 - 《观书有感》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 朱熹 - 《读书有三到》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 朱熹 - 《司马光勤学》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是行之,与物皆春 - 朱熹 - 《敬恕斋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 《观书有感》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 朱熹 -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 朱熹 - 《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朱熹 - 《司马光勤学》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 朱熹 -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 朱熹 - 《江陵府曲江楼记》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 朱熹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 - 《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 朱熹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 朱熹 - 《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 - 朱熹 - 《陈谏议教子》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 朱熹 -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曹彬将攻克金陵,将克,忽称疾,诸将惊,皆来问疾,冀其早愈 - 朱熹 - 《曹彬称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 朱熹 -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朱熹 - 《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胡世之人,恣己穷物。惟我所叟,谓彼奚恤。孰能歹是,敛焉厥躬。于墙于羹,仲尼子弓 - 朱熹 - 《敬恕斋铭》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 -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 朱熹 -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内顺于家,外同于邦。无小无大,罔时怨恫。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斁 - 朱熹 - 《敬恕斋铭》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 - 朱熹 - 《江陵府曲江楼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朱熹 - 《读书要三到》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 朱熹 - 《百丈山记》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 朱熹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 朱熹 - 《百丈山记》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唯需诸公共发诚心,自誓于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 - 朱熹 - 《曹彬称病》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 朱熹 - 《陈谏议教子》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 朱熹 -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 朱熹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 朱熹 - 《读书要三到》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 - 朱熹 - 《黄子厚诗序》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 - 朱熹 - 《黄子厚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