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有加,情同手足。最主要的杨绛本身的文学才华出众,是钱钟书的好助手,结为连理是理所当然的
1935年,钱钟书决定参加出国留学的考试。当时报名人数总共近300人,结果被录取的只有24人。在这24位被录取者当中,钱钟书不仅是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而且总成绩最高。钱钟书把已被录娶准备赴英留学的消息,告诉了杨绛,并希望她能陪同一起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1932年,22岁的杨绛在清华园偶然碰见了钱钟书。若干年后,杨绛说,“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杨绛 《记钱钟书与》) 杨绛本来是东吴大学的学生,因东吴大停课,学生借读北平高校,杨绛才来得到清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 婚姻是围城,学校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入与出映射人生哲理与境界,也成为生命的常态。 《围城》是中国
这个是杨绛为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序文的一部分,里边有很多他们夫妻之间以及钱钟书的亲人之间的故事,一直觉得这个序文很好,可惜网上很难找到完整版,对付看吧! 一 钱钟书写《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
钱基博——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字子泉,别号潜庐,无锡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 初二日生,与弟基厚孪生。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 五经》和《古文翼》。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 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
钱基博——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字子泉,别号潜庐,无锡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 初二日生,与弟基厚孪生。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 五经》和《古文翼》。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 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
杨绛在《我们仨》(三联98页)里提到她跟钱钟书年轻时曾经为了法语的一个字的发音起了一次争执,弄得俩人很不愉快。关于这一段叙述,估计一般读者不会太注意他们当时是为哪个字吵起来,因为故事的教训在于两人决定以后再不为小事闹别扭,允许“各
前面有人说这本书太粗糙 也有人说我们想知道的不是钱杨夫妇与隔壁邻里的吵架之类 我倒是觉得本书还不错 整本书是从二人的小时候讲起,一路写到清华相识相恋,出国留学,再到抗战到解放到文革.时间线很清楚。 适合对两位先生略有耳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