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外交”基本解释
互联网外交 -概述
互联网外交,是指美国宣称“网络自由”而借以“侵入”别国民族文化,并施以外交言论,企图强制别国接受行为。在2009年中国开展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谷歌被曝光,但其整改效果不明显。其后,谷歌称将撤离中国无果。
2010年1月25日,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华盛顿发表关于“网络自由”的演讲,指责中国等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并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至此“互联网外交”这一话题成为热议,而美国遭到大量国际谴责。
“侵入”中国
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检查客户的邮件?
针对不久前发生的“谷歌事件”,俄罗斯《报纸报》2010年1月22日发表署名弗拉基米尔·托德烈斯的文章,怀疑谷歌公司暗中审查用户的电子邮件,认为谷歌公司向中国发难是为了在美国获取行政资源,以便同中国的百度公司竞争。文章还认为,美国政府支持谷歌公司,不仅是为了支持本国企业向境外扩张,更重要的原因是“传教式的资本主义”应对危机不力。
在这篇题为《“谷歌事件”后的中国——传教式的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里,作者写道,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经受住了危机,中国和西方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一些天里,谷歌举动背后的阴谋还不明了。很难相信谷歌公司为自由而进行无私斗争的说法,也很难相信这些举动的善和美。某些黑客入侵了维权人士的一些邮箱,但是未能打开邮件。谷歌公司是从哪里获知,维权人士正是通过这些邮箱发邮件的呢?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检查客户的邮件?
针对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表态支持谷歌,文章指出,这说明美国支持本国公司向境外扩张。美国的主流媒体早就开始为谷歌辩护,众口一词到了不体面的地步,是为华盛顿攫取“很好的行政资源”。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打算维持社会公众对中国的适度的不满情绪。
文章还认为,谷歌留在中国是为了跟百度竞争。文章中说,既然谷歌不想在中国干了,那就别干了,就走人呗。为了找一个台阶下,还需要希拉里·克林顿的炮火掩护?谷歌当初作出向中国发难的决定,依据的是西方的一贯做法:西方企图通过与中国建立商业联系,从而把中国纳入变革进程,逐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制度。但是,这种“传教式的资本主义”的做法很显然不会奏效。由于中国应对危机更有效,中国没有必要按照“传教士的药方”自我改变。文章最后指出,在谷歌的这次闹剧之后,中国向海外拓展商业业务的任何努力,都会遭到美国的政治决定的围堵,美国这样做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
“侵入”伊朗
美国将“独特解释”的网络自由强加于人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近日有5名美国参议员敦促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拨出4500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有关组织切断伊朗对互联网的限制。对此,伊朗议长阿里·拉里贾尼2010年1月23日表示,美国此举为的是增加对伊朗负面消息的传播,以从内部改变伊朗。
美国国会2009年7月间通过了旨在“抵制伊朗政府封锁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信息”的“伊朗审查受害者”条款。伊朗政府认为,这一条款的实质是美国试图利用互联网散布信息,煽动伊朗民众内乱,从而对伊朗内政进行干涉。在此期间,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抛弃“新闻的客观性”,大量依据在Twitter、Facebook等论坛工具上散播的“并不可靠”消息,在经过“戏剧化”处理后,向世界进行报道。
“侵入”泰国
网络自由应该有一定的尺度,需要法律和秩序的规范
2007年4月,总部位于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出现了一部有辱泰国国王的视频短片。这段短片长44秒,涉及嘲笑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内容。视频中泰国国王的头上赫然出现了一双践踏的大脚,根据泰国的文化,脚被视为最肮脏的身体部位,这是对国王极大的侮辱。该视频上传以来,大量泰国网民猛烈抨击短片上传者,同时,成千上万的泰国人向政府提出要求,让该网站所有者谷歌公司删除这段侮辱视频。[1]
泰国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长西提差·博盖乌敦对YouTube网站表示强烈不满,指责这是严重的亵渎行为,YouTube根本不在乎泰国人民的感受,毫不尊重他国文化。泰国信息和通信技术部要求YouTube删除有争议的网页,但遭到后者的拒绝,理由是这会导致内容审查,违反言论自由。于是,泰国政府决定把该网站“封杀”。
此事发生后,在全世界引发关注。西方舆论大多指责泰国政府,认为是对言论自由的粗暴干扰。而泰国媒体则进行了系统的反攻,认为美国等西方媒体不了解泰国的国情。美国人可以骂总统,但泰国人不能骂国王,这不光伤害人民的感情,也违反了泰国的法律。言论自由也有界限,必须以法律为准则。
直至2007年8月,上传侮辱国王短片的人自行删除了内容,YouTube网站也做出了调整,使用户无法浏览到这些诋毁国王的视频,泰国才取消对该网站的封杀。泰国国家广播电台国际部主任阿玛拉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泰国将任何对国王和王室成员的不敬言辞或举动视为违法。YouTube网站的做法伤害了泰国人民的感情。网络自由应该有一定的尺度,需要法律和秩序的规范,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文明和风俗时,要尊重当地文化,避免违反当地法律。
国际言论
英国
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教授克里斯·马斯登在博客上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爱国者法案》和情报监控机构一方面在教训我们什么是“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却在给它的盟友发放数字武器许可证。
英国Spiked网站编辑布伦丹·奥尼尔评论说,他一生都在维护言论自由,但他对西方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充满愤怒,因为西方对中国的态度就像在其他问题上一样实行双重标准。结果“言论自由”变成了西方用来显示比东方优越的武器。
伊朗
伊朗媒体评论认为,美国所定义的网络自由,是与西方的所谓民主价值观等同的,美国一直以来为了把自己对网络自由的“独特解释”强加于人而煞费心思。
路透社报道说,Twitter在伊朗已成为抗议者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伊朗2009年6月大选后也发挥了作用。为此,美国国务院甚至要求Twitter推迟其计划中的一次升级,以保证不切断它在伊朗的服务。美国政府的广播理事会,其下辖美国之音,正在伊朗和中国偷偷摸摸测试技术,允许这两国公民打破网络封锁。
印度
《印度时报》网站23日刊登文章称,从最初起,全世界只有一家诞生于美国而风靡全球的搜索引擎,但是它只是基于英语,更关键的是,它是按照西方所谓开放标准在运营。
越南
越南《西贡解放报》24日在其网站发表题为《是网络自由还是网络统制》的评论文章,指出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发表的讲话充分暴露出美国欲将互联网自由拔高到人权层面,并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的图谋。
越南BEE网站22日刊文指出,早在去年10月,美国就对越南上演过类似把戏,通过决议指责越南限制互联网自由。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强调国家对电子信息领域的管理旨在确保其依法、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