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基本解释
二甲醚(分子式:CH3OCH3, DME)又称作甲醚,氧化甲,简称DME。是最简单的脂肪醚。它是二分子甲醇脱水缩合的衍生物,室温下为无色、无毒,有轻微醚香味的气体或压缩液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化学中间体。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兴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主要由合成甲醇生产中的副产获得。单独小规模生产时,可采用甲醇催化脱水方法。有液相法和气相法两种:液相法是加热硫酸与甲醇混合物;气相法是将甲醇蒸气通过氧化铝催化剂(也可用ZSM-5型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二甲醚主要作为甲基化剂和生产二甲基苯胺、硫酸二甲酯等的原料,也可用于制取甲醛和合成汽油。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化学中间体。
识别
CAS号: 115-10-6
RTECS号: PM3780000
SMILES: COC
化学式: C2H6O
CH3OCH3
摩尔质量: 46.07 g mol−1
外观: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密度: 1.97 g/L (气) 、(空气的1.59倍)
668 kg/m3 (液)
熔点: −138.5 °C、 (134.6 K)、(−217.3 °F) 、242.37 °R
沸点: −23 °C、 (254 K)、(−12.82 °F) 、446.85 °R
在水中的溶解度: 328 g/100 mL (20 °C)
温度(℃) -23.7 -10 0 10 20 30 40
蒸气压(Mpa) 0.101 0.174 0.254 0.359 0.495 0.662 0.880
气体燃烧热 28.8MJ/Kg
蒸发热(-20℃) 410KJ/Kg
临界温度 127℃
自燃温度 235℃
液体密度(20℃) 0.67Kg/L
爆炸极限、空气 3~17vol%
蒸气密度 1.61Kg/m3
结构
偶极矩: 1.30 D (气态)
危险性 :MSDS External MSDS
主要危险: 高度易燃
警示性质标准词: R12
安全建议标准词: S2, S9, S16, S33
闪点: −41 °C、 (232.2 K)、(−41.8 °F) 、417.87 °R
相关化学品
相关醚 :学品 甲醇
相关化学品: 甲醇
二甲醚是一种无色、具有轻微醚香味的气体,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还具有优良的混溶性,能同大多数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在100ml水中可溶解3.700ml二甲醚气体,且二甲醚易溶于汽油、 四氯化碳、丙酮、氯苯和乙酸甲酯等多种有机溶剂,加入少量助剂后就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其燃烧时火焰略带亮光。
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在压力下为液体,性能与液化石油气(LPG)相似。二甲醚在空气中十分稳定,无腐蚀性,微毒,不致癌。混溶性很好,可以和大多数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二甲醚在催化剂存在下与苯发生烷基化反应。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甲酯;同系化反应还可以生成乙酸乙酯、乙酸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氧基乙酸。与发烟硫酸或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二甲酯。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乙腈。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
毒性:二甲醚的毒性很低,气体有刺激及麻醉作用的特性,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过量的此物品,会引起麻醉,失去知觉和呼吸器官损伤。
急性毒性:LC50308000mg/m3(大鼠吸入);人吸入154.24g/m3×30分,轻度麻醉。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