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毛恐龙”基本解释
带毛恐龙 -介绍
辽宁朝阳发现一种新的大个头的带毛恐龙,科学家把它命名为巨型中华丽羽龙。
这是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化石中的恐龙身长约半米,脊柱弯曲,尾部也弯成弧形,婴儿拳头般大的头偏向一侧,左腿像是在用力蹬,右腿被压在身子底下。与以往看到的恐龙化石不同的是,在这具恐龙的胸部和尾部上,能清晰地看到已石化的毛。更让人震惊的是,在恐龙脊背上居然有像沙粒大小的鸡皮疙瘩。这是2008年在辽宁西部最新发现的鹦鹉嘴龙木乃伊化石。 像这样带皮毛的恐龙化石,全世界只有5具。
美颌龙是1859年在德国发现始祖鸟的地方发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成年美颌龙只有70厘米长,身体不过母鸡般大小,身后拖着一条超过身体一半的尾巴。这种恐龙体形纤细,窄颌细颈,其特征是肢骨中长,身体轻巧,后肢细长,口内长满尖利的牙齿。上个世纪90年代在朝阳地区的北票市发现的中华龙鸟,就属于美颌龙类。
中华丽羽龙长2.37米,是美颌龙科最大的一种,是德国的美颌龙以及朝阳的中华龙鸟的2-3倍大,因而以 “巨型”作为它的种名。
巨型中华丽羽龙也有长长的尾巴,有49个尾椎骨。它的头骨后半部、颈部、臀部、尾部两侧、四肢的部分区域可见清晰的细丝状覆盖物,与中华龙鸟的皮肤衍生物相同,因而它的属名为中华丽羽龙。它的手掌与肱骨和桡骨之和一样长,相当长的手部剃骨,尺骨钩状突缩小。这些与东方华夏颌龙十分相似。
中华丽羽龙的发现揭示了一些美颌龙类的新的特征,如它们都具有三个有功能的手指,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两个。
大头、锯齿的牙齿,短粗的前肢表明,巨型中华丽羽龙是一个凶猛的猎手。过去在美颌龙以及中华龙鸟腹中发现的未消化的蜥蜴骨骼已表明了美颌龙类的食肉类特点。而在巨型中华丽羽龙的腹中发现有一节不完整的腿骨,属于一只驰龙类恐龙,由此进一步证明美颌龙类属于主动的食肉恐龙。
中华丽羽龙是在北票市上园镇横道子也属于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距今1.25亿年。
科研价值
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现在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
今天鸟类的羽毛兼有保温和飞行的功能。虽然恐龙的羽毛结构比较简单,还不能和鸟类的羽毛相媲美,但保温的作用应该是有的。体表的保温结构是热血动物才有的,比如鸟类的羽毛,哺乳动物的毛发都是很好的保持体温,防止体热散失的结构。据此,可以认为带毛的恐龙有可能是热血的。所以带毛恐龙的发现为热血恐龙的观点再次增加了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