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钟”基本解释
大本钟(Big Ben)英国伦敦著名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 (Clock Tower) 的大报时钟的昵称。建于1858年。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大钟由当年负责工务的专员本杰明爵士监制,故名“大本”。钟重14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时,发出深沉而又铿锵的报时声。1923年起,通过广播,钟声远及世界各地。
详细解释
基本概述
大本钟(Big Ben,坐标:51°30′02.2″N, 00°07′28.6″W),或称大笨钟,即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钟塔,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 (Clock Tower) 的大报时钟的昵称。位于威斯敏斯特桥的南面桥头,与英国议会大厦相连,英国议会大厦的北角,钟楼高79米,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坐地铁可以在威斯敏斯特桥站下车。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1834年整个西敏被大火所毁,目前的这座97米高的钟楼是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建造的。大钟造于1856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监督官本杰明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 BEN”(大本钟)。1857年该钟出现裂痕,于1859年重新铸造。大本钟的确有些笨重。钟盘的直径为7米,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大钟总重量为13.5吨。
故障维修
英国议会大厦原来并没有镶嵌大本钟,1834年,因有人在议会大厦炉子里大量焚烧政府文件而引起火灾,把大厦夷为平地。1840年议会大厦开始重建,大本钟1859年建于议会大厦主体的东北角,由当时的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耗资2.7万英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大本钟,本是本杰明的昵称。大本钟每隔一个小时报时一次,报时声深沉浑厚,方圆数英里之外都能听到其钟声的回响。大本钟装有麦克风,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相连,因此每当大钟报时,人们都能从BBC的广播中听到其铿锵有力的声音。这个钟铸造好以后,给它取什么名字的问题难倒了英国君臣,有一个大臣悄悄地说“就叫‘大本’算了。”——原来铸钟大臣姓“本”,后来大家都把这口钟叫“大本”了,也就是“大笨”了。
“大本钟”于2005年5月27日晚突然停走了1个多小时。技术人员现在还不明白这座有着147年历史的大钟为何“罢工”。英国议会大厦一名工程师说,位于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的大本钟在晚10时07分出现了故障,其分针停止转动。接着,分针开始缓慢转动,在10时20分又停了一次。这一停就是1个半小时,此后才恢复了正常。
一些人猜测说,可能是炎热的天气造成了这一问题。伦敦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1.8摄氏度。气象部门说,这是自1953年以来英格兰地区5月份中最炎热的一天。但那名议会大厦工程师认为,这一说法缺乏依据。“我们得知有一点小故障,但接着它就再次开始运转,”他说。大本钟一向以其准时而闻名。二战中纳粹德国对伦敦的狂轰滥炸也未能将它摧毁。不过,毕竟是有着一百多岁的“高龄”,它也出过一些小问题。例如1962年元旦,一场大雪就让它的零点钟声比正常时间晚了10分钟。
名称来源
本·华莱士为什么叫做“大本钟”,回到华莱士读中学十年级的那一年,大本钟是这样与华莱士“合二为一”的。后来,华莱士在弗吉尼亚联合大学主修刑事司法专业,大一那年,他将“BIG BEN(大本钟)”文在了自己的右臂上,“我所有的纹身都是自己画的,当时我没来得及画出大本钟的草图”,一年后,华莱士又用了两个半小时将大本钟的图案补上,在这个文身中,时钟指向了10点,“在英国有这样一种传说,大本钟走到10点的时候,将会有好事降临。”“大本钟”指向10点,最好的“大本钟”在奥本山宫威风八面。“大本钟”来自草根阶层。他在阿拉巴马的怀特霍尔小镇长大,妈妈桑迪将一切都奉献给了11个孩子,而抛弃他们的生父多斯在6年前去世。谁也没有想到,排名老十的华莱士如今成为了大家庭的支柱,华莱士感激母亲,也并不怀恨父亲,他的号码3号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母——妈妈的生日是9月8日,爸爸的生日是9月9日,华莱士的生日是9月10日——三连星,“大本钟”选择了3号。“大本钟”是个优雅绅士。他宽容豁达,成名之后,对于种族歧视的冒犯也能一笑置之;他童心未泯,30岁的他经常沉迷于PS2的世界,与比卢普斯在虚拟的橄榄球、篮球、拳击赛场上针锋相对;他才华横溢,他可以踏踏实实地将几个小时用在作画上,他设计纹身图案,也设计珠宝首饰,活塞的队友们都说:“本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建筑结构
大本钟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 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英国最高立法机构——国会上、下议院都设在这里,所以大本钟也称议会大厦或国会大厦。
大本钟东临泰晤士河,沿泰晤士河南北向伸展,正门向西,占地约32公顷.主体建筑是前后3排长达287米的宫廷大楼,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宫殿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高塔,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长宽各22。9 米,高102米,全石结构,内部共分11层,因为不怕火烧,所以被用来存放议会的重要文件档案。东北角的方塔是一座96米高的钟楼,这就是建于1856年的大本钟。钟楼上部的圆形大钟重达13吨半,直径为7米,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分别是2。75米和4。27 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1小时,大钟即发出铿锵的报时声,余音袅袅.这只大钟的监制人为本杰明·荷尔爵士,所以钟楼被命名为大本 (Big Ben) .英国电台、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新闻节目,都是以大本钟的报时声为前奏.每当议会开会的时候,白天在维多利亚塔上升起英国国旗,夜晚则用灯光照射大本钟.“威斯敏斯特”的英文意思是“西教堂”。因为过去这里是伦敦城西郊,又处在圣保罗大教堂以西,而且当初这里确实曾建有一座教堂。11世纪中期,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并重建了教堂.此后400多年间,大本钟一直是英国的主要王宫.大本钟于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它几经火灾,几次重建.1834年的大火将原有建筑大半烧毁.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议会大厦。著名建筑设计师查尔斯·巴里的设计方案被采纳,工程于1840年动工,1857年完工, 共耗资300多万英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院的会议大厅被炸毁,后于1950年重新建成。这就是今天的大本钟.
大本钟的建筑虽不算古老,但宫内确有一处古迹,那就是威斯敏斯特大厅。它是当年王宫中的一座宴会大厅,建于15世纪初。后来被用作审判头等政治犯的法庭。本世纪以来还在这里举行国葬典礼,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遗体告别仪式就是在这座大厅里举行的,大本钟里共有14个大厅和600多个房间,首相和内阁大臣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套办公室和会客厅。一座圆形的中央大厅将上、下议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一半是下议院。在两院大厅和走廊里,有许多以历史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大幅壁画和石雕像。两院的议事厅是这座议会大厦里最重要的地方。上院的议事厅长27。5米、宽14米,红色装潢,陈设讲究。正面坛台上有英王宝座。坛台前面是议长座位, 两边各有4排红色长条皮椅,是议员的座位。下院的议事厅长23米、宽14米,装饰以绿色为基调。大厅中央设一长桌,议长席在长桌北面,两旁的议员座位是几排长条硬椅。二楼上还设有记者席和观众席。女王、上院议员和下院议员进入议会大厦时必须从不同的门进入。普通游客参观要走大厦正面的史蒂芬门。国际法上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条约》就是在这里签署的。
历史回顾
215年,18位男爵组成反王权组织,迫使英国国王约翰(无地王)签署了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基础的《英国自由大宪章》。几年后,反对派中的发起人之一西蒙·德·蒙特福德男爵发起并召开英国历史上第一届英国议会。但是,尽管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议会并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会议只能在古老的威斯敏斯特大前厅召开或者只好和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修士们一起开会。只是到了1547年,英国议会才在16世纪曾是前英国国王主要行宫的旧威斯敏斯特宫圣斯蒂芬小教堂有了自己的固定办公地点。为能改建得适合召开议会会议,对小教堂进行了彻底重建,加修了议席和走廊,当然这也改变了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再者,穿过英国最高法院的办公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大厅才能进入小教堂。但是,尽管有诸多不便,下议院一直到1834年大火前都是在圣斯蒂芬小教堂内召开会议。在此之后,下议院又处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的状态。大火以后,在威斯敏斯特大厅损坏较小的部分继续临时召开议会会议,建筑师斯米尔克建议在被火焚毁的议会建筑废墟上重新修建两个临时的建筑用以召开会议。之后,建筑师开始努力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大火后遗存下来的部分建筑。早先的议会上院建筑被修复后供议会下院使用,而画廊则成为勋爵们用来召开自己的议会上院会议的场所。但是在1835年的夏天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决定在原址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威斯敏斯特宫。据传,当时选址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安全问题。因为在当时人民起义的情形下,位于泰晤士河岸的新议会厅不会激怒起义的民众。宫殿建议按照哥特式或者伊丽莎白式来修建,因为这两种建筑风格是16世纪末英国世俗建筑的主要建筑风格。
97个设计方案参加了竞争,其中有91个是按照哥特式风格设计的。最后,一个名叫查尔斯·柏利的年轻建筑师脱颖而出,他在当时已经是数座著名建筑的设计师。除了几个供议会上院和下院开会用的大厅外,还必须预先规划可供每年议会开幕时举行隆重仪式的大厅,届时国王夫妇将在此宣布议会开幕。此外还需要供投票的房间、与中央大厅、图书馆、餐厅相联接的走廊以及其他众多辅助房间。查尔斯·柏利很巧妙地将所有这些众多的庭院、房间、走廊联成一体。
建于1840~1870年的威斯敏斯特宫及英国议会鸟瞰。前面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间是圣斯蒂芬厅,后面是大本钟河泰晤士河。1837年,在泰晤士河岸开始兴建使该河改道的河岸阶地。又过了3年,查尔斯·柏利的妻子为兴建新威斯敏斯特宫奠基。现在被称作议会的威斯敏斯特宫位于伦敦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按照某些人的观点,它是英国首都主要的名胜古迹之一,正如伊·泰恩所描述的那样:“尽管这里的建筑不断地重复着一个主题,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独创性,但它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它不是希腊或南方建筑的复制品,而是哥特式的并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现代的要求。”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出气势宏大的建筑,从远处传来钟楼的悠扬钟声,众多的尖顶和雉堞在浓厚的伦敦迷雾中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