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壶”基本解释
拼音:cí hú
解释:壶是用以盛放液体的容器的统称。最初的陶壶型无定制,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1977年河南密县莪沟出土的一只红陶双耳环底壶是用红褐粘土盘筑成型后再经过火烧成,小口、高颈、圆腹,肩部有对称横耳供穿绳。该壶属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了。从其造型上看该壶应是当时人们外出汲水的工具。夏商以降直到汉末陶瓷壶并未有多大的发展变化,究其原因,大概一是陶壶性脆易碎难以长久地保存,二是此时王公贵族们所用的壶大多用青铜制成。在金文中“壶”字的写法是右边一只“手”,左下一个“金”字,左上边是一个甲骨文的“壶”字。
两晋时出现的鸡首、羊首壶首开一侧有流,一侧安执手的型制,为壶这种器物最终定型并一直沿用至今。当然各朝各代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壶,如隋代的注子注壶,唐代的凤首壶、宋代各式执壶、辽金的鸡冠壶、元明的多穆壶、清代的贲巴壶等等,壶的妆饰也由简入繁。特别是明清以降的官窑瓷壶妆饰精美绝伦,其功用也已向观赏器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