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云南  学历  大英  合肥  哥伦比亚  大学  学院  天津  入口  安徽 
在线咨询9:00-17:00

自体输血

   日期:2024-11-10 08:21:06     来源:词典大全网    作者:词典大全网    浏览:2020    
【摘要】“自体输血”基本解释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所谓“自体输血&rdquo

“自体输血”基本解释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所谓“自体输血”是指手术前一个星期提前为患者抽出400到600毫升的血液储存起来,待手术时再输入其体内。或在手术中收集患者出血,经处理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这种血液对病人来说是最安全的。

  自体输血 - 主要方式

  自体输血是指收集自体血液,在需要时再输还本人。它的主要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外科自体输血有三种:

  (一)自体失血回输

  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在下列情况可采用:①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②估计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肝叶切除术等。③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板血浆。

  (二)血液稀释回输

  临手术前自体采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适量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只要没有禁忌证,血液稀释回输对预计术中失血达1-2L的大多数手术都适用,具体方法是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开放二条静脉通路。一条静脉采血,采血量取决于病人状况和术中可能的失血量,一般为病人血容量的20%-30%,以红细胞不低于25%,白蛋白30g/L以上,血红蛋白100g/L左右为限,采血速度约为5分钟200ml.在采血同时,经另一条静脉滴注血浆增量剂,如电解质平衡代浆、羟乙基淀粉氯化钠代血浆和右旋糖酐氯化钠代血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病人的血容量正常。采集的血液可保存于40C冰箱内,如果手术时间短,也可保存于室温条件下。当手术中失血量超过300ml时,可开始输给自体血。先输最后采取的血,因为最先采取的血液,最富于红细胞和凝血因子,宜留在最后输入。

  (三)预存自体库血

  选择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病人,于手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贮存,然后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病人。对病人选择条件的标准与血液稀释回输的要求相同。手术前采取自体血,一次采血量不超过总量的12%;采血量为总血量10%时,相等于血库同种血供血者的采血量。如病人无脱水,不需补充任何液体;如一次采血量达到12%时,最好能适当补充晶体液。采取的血液可预存于血库内,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日。如果去除血浆,将余下的压积红细胞保存在-800C冰箱内,则冰冻的红细胞可保存数月至数年之久。在采血期间口服硫酸亚铁200-300mg,每天3次,对红细胞再生和防止贫血有一定作用。

  自体输血 - 优点

  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

  4、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

  5、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自体输血 - 禁忌

  凡有以下情况者,应列为自体输血的禁忌证;

  ①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

  ②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沾污者;

  ③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者;

  ④全并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贫血者;

  ⑤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

  ⑥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自体输血 - 临床意义

  自身输血在国外已开展了许多年,许多国家普遍认识到HIV感染的危险,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与输血相关的疾病的了解也在增加,医生和病员都知道了输血可能带来的 危险或威胁,它除了可能引起溶血反应、白细胞抗体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癌症复发等副作用外,还可能传播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疟疾、梅毒、黑热病等 。输同种血液给受血者带来的最大危险,在国外是艾滋病,在国内则是丙型肝炎。在欧 美,输血后丙肝病毒感染率达4%~27.9%,输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凝血因子制剂的重型 血友病人艾滋病毒感染率高达90%。

  自体输血 - 社会意义

  在中国异体输血的应用还面临特殊困难由于输血量逐年增加,费用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年需供血500万人次,年 医疗用血量近1000吨,无偿献血进展缓慢,临床医疗用血50%~70%来自职业供血队伍,医疗用血长期供不应求。一些单位为完成公民义务献血任务,每采200ml所需的化验费、体检费、血费及营养补助费等已>1500元。仅北京地区每年用于输血开支 就约6亿元。据推算,国家每年用于输血的费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其优点在于: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可以 节约用血,弥补血源不足,可以避免同种免疫以及输血传播疾病,减少患者医疗经费开支, 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自体输血 - 注意事项

  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

  ①医生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 能在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1次,最好采至术前1周,一般允许采4~5 单位血。如果手术延期,可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 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②应让患者了解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输错血的可能性虽极小,但确有可能。

  ③经治医生应让患者知道除需自体血外,紧急意外时还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的责任。

  ④每次采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首次及随后的采血前,男性及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应分别高于120g/L,110g/L,孕妇血红蛋白应在>100g/L。

 
 
 
更多>相关词典大全网

推荐图文
推荐词典大全网
更多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留言建议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2005077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