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亲”基本解释
中国式父亲,指为了供养孩子上大学而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明明知道即使孩子大学毕业了也未必能改变命运却依然倾尽所有全力培养子女的父亲。
中国式父亲 - 现象
幻想通过供子女上大学改变未来命运的农民,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当子女终于大学毕业,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子女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学费,孩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一边还债,一边还要为孩子的住房、婚姻发愁,这就是中国式父亲。
中国式父亲 - 背景
大学扩招不断进行、大学生整体质量不断下降,“本科就相当于以前的初中,硕士相当于以前的高中,博士才相当于以前的本科”的现状残酷又现实,当父母们为子女考上大学引以为傲,节衣缩食为儿子积攒未来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倾尽所有全力打造的只是“相当于以前的初中”的儿子。
中国式父亲 - 分析
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不断降低,除了大学生培养成本过高的诱因外,不成比例的投入与回报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纵使城市居民能够接受大众教育的转变,农村贫困居民却很难接受来之不易的巨大投入,沦为没有任何产出的沉没成本。当公众已经习惯于用普通劳动者定位大学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转变是,普通劳动者的培养成本大大提高。
投入与回报是每个学生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节衣缩食供养孩子上大学,必然会对他的未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精英,家长们都是一直把孩子当做精英来培养,高高在上的大学收费门槛无疑更加坚定了家长们的这种信念。当精英儿子一朝被打回大众劳动者的原形,家长们即深感梦想破灭,困惑彷徨的同时又无能为力。
中国式父亲 - 现象解读
“中国式父亲”遭遇“中国式大学”,其尴尬经历浓缩着一个群体的窘迫困顿。无可选择的出身使农家子弟先天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更好的上升通道,不管面对多么渺茫的希望,直面大学迎难而上都是上升通道有限的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