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基本解释
(1).犹一致。《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清 谭嗣同 《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
(2).专一。 宋 戴埴 《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於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慾,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
(1).犹一致。《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清 谭嗣同 《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
(2).专一。 宋 戴埴 《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於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慾,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