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基本解释
【一、古典诗词·有所思】
作者:唐 ·杨炯
详细解释
【一、古典诗词·有所思】
作者:唐 ·杨炯
【原诗】
贱妾留南楚,
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
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
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
迢递白云天。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的厌战情绪和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首联是工整的对句:“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是以女主人公自怨自艾的口吻诉说的。家居江南,丈夫远赴塞北,她不能与之比翼齐飞,只能形单影只的留在家里。这看似平铺直叙的两句话,却饱含着多少辛酸和激情。十个字塑造出一个顾影自怜、无可奈何的少妇形象。诗里选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贱妾”
对“征夫”,夫去,而妾自贱,此一层悲也。“南楚”对“北燕”,相距千里,此二层悲也。“留”“向”二字也下得好,一留一去,而且“向”字还表明时间和空间,“征夫”去“北燕”,意味着加入战争的厮杀。
这远别非同往昔离别,丈夫此去生死由天,不可预测,更增添了思妇的牵挂之心。
俗话说:“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颔联紧承第一联分别之意状摹女主人公“心吐思兮胸愤盈”: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分离就像经历了一千载,极尽少妇的相思之情。这里分别化用了《诗经·采葛》中“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以及《别赋》中“斩蹔游万里,少别千年”,描绘了思妇在刚与丈夫分离后的艾怨心态。两句诗寥寥十个字便将思妇内心的痛楚展现得一览无遗。
颈联转而描写思妇的行为举止。“不掩嚬红楼”,她愁眉紧蹙,坐卧不安。“不掩”二字,用得颇具匠心,比老套的“掩闺卧”之类新奇而富有意趣。她或许伫立楼头极目远望丈夫的离去的背影;或许正期待有人来安慰自己;或许是神情萎靡楼门倚望。总而言之,任由读者驰骋想象、去丰满她的血肉。“无论数绿钱”,在孤独落寞中,她将目光扫向庭院的青苔上,那无尽的绿怎么能数得过来呢?人去楼空,苔藓会不断增加,以后和她相依作伴的只剩下这苔藓了。沈约在《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写道:“宾阶绿钱满,客住紫苔生。”杨炯在诗中借用青苔除表达其空虚寂寥的意思外,还有其他寓意。他曾写过《青苔赋》来赞扬苔藓:“别生分类,西京南越,则乌韭兮绿钱,金苔兮石发。苔之为物边贱,苔之为德也深。
夫其为让也,每逢燥而居温;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重扃秘宇兮不以为显,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沉。有达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诗中凄楚的女主人公,将苔藓自比,希冀得到自我解脱。“数绿钱”,几个比喻新奇的字眼,将女主人公的烦闷聊赖的心理刻划得生动传神,添加“无论”二字虽似平淡,却更显示出她的哀愁,以及性格中的多层次的美:深情、沉静、忠诚、朴实。
尾联“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明月”本来无所谓情意的,但皓月悬空的夜晚,却不禁唤起人们无尽的牵挂与思念。“白云天”,虽写天空朵朵白云,悠悠飘荡,却含令游子思归的意境。以“迢递”为句首,其着眼点不仅是描绘蓝天的高远无垠,而且也点出“游子的思归”,实际是思妇的内心想象。当然也可从另一角度理解为两地离别,一种愁思。可是由思妇思绪更能表达“相思”的无限和炽烈,也更便于表现诗歌中心思想。“情与景偕,思与境供”,言虽尽,而意味深邃。
这首诗,格律工整,韵调和谐,色彩绚烂。“红楼”、“绿钱”、“明月”、“白云”,斑烂多彩,媚而不俗。“三秋”、“一日”、“少别”、“千年”,数量词叠加,意境深入而不觉得堆砌繁冗。仅仅八句诗,完美地雕刻出一位思妇的鲜活形象,情意缠绵悱恻,令人怦然心动。
【二、汉乐诗·有所思】
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原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wèi)君,双珠瑇(dài)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呔(dāi)[1],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xī)!
秋风肃肃晨风[2]飔(sī)[3],
东方须臾高(hào)[4]知之。
【注释】
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
②何用:何以。问遗(wèi慰):“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③瑇瑁(dài mào代冒):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
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
⑦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91;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晨风飔(sī思):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⑩须臾:不一会儿。高:是“皜”、“皓”的假借字,白。“东方高”,日出东方亮。这二句是说在秋风飕飕的清晨,听到晨风鸟求偶的鸣叫,我的心更烦乱了,太阳是会察知我的心的纯洁无瑕。
翻译: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dài mào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当知道此事.太过悲哀!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太阳将会知道我的心思吧!
【作品赏析】
这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纪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汉铙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 (wèi),犹言赠与。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绍缭,缠绕之意)。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这几句写物寄情,以少总多,表达已言简意丰,情调复缠绵悱恻。试看汉末繁钦《定情诗》中“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等句,分明是受本篇启发而化出,此亦正可发明本诗“何用”三句意蕴之妙处。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滟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雳!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 (摧),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足以状其“望之深,怨之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盖 “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鸡鸣狗吠”“喻风声布闻。”(《诗比兴笺》)《易林·随之既济》:“当年早寡,孤与(宇)独居;鸡鸣狗吠,无敢问者。”即指鳏夫与寡妇夜间来往,惊鸡动狗,已露风声。此处亦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乱终弃的严重后果,自然使她不无顾虑和动摇。何况那“鸡鸣狗吠”中幽会的柔情蜜意时刻,仍然顽固地在牵动着她那旧日的缕缕情思,使她依依难舍呢!“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91;欷长叹。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云:“妃呼豨,人皆作声词读,细观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闻一多《乐府诗笺》亦云:“妃读为悲,呼豨读为?#91;欷。”训释至为允当。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肃肃”,形容风声凄紧;“晨风”,即晨风鸟。《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晨风鸟即雉,朝鸣以求偶。“飔”,闻一多训为乃 “思”字之讹,言晨风鸟慕类而悲鸣。“高”,音、义皆同“皓”,指东方发白,天将欲晓。二句写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陈本礼云:“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汉诗统笺》)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不过,这层隐喻之底奥,在字面上却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读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庄述祖、闻一多皆以为《上邪》即本篇下文,应合为一篇。余冠英亦认为“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此说确实发人深省。
此诗的结构,以“双珠瑇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间又以“摧烧之”、“相思与君绝”两个顶真句,作为爱憎感情递增与递减的关纽;再以“妃呼豨”的长叹,来联缀贯通昔与今、疑与断的意脉,从而构成了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也是相当成功的。
【 玉台新咏中的有所思】
【玉台新咏】中有不少名篇都冠以有所思,今取沈约有所思,以供欣赏。
有所思
作者:沈约
西征望陇首,东望不见家(1)。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2)。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3)。
注释;
1:【晋书】:潘岳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
【舆地志】: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亦曰陇首。
2:【三秦记】:昆明池中有神池,通白鹿原。
【汉书】: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破大宛,得葡萄种归汉。
【三、歌曲·有所思】
2000年央视拍摄的金庸武侠剧《笑傲江湖》中任盈盈所弹唱的一首琴曲。
剧中情景:
令狐冲: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任盈盈:叫《有所思》,这是汉代古曲,情感细腻,节奏委婉。
作曲:赵季平
作词:易茗
演唱:王燕青
歌词
江湖纷争恨不休
风雨飘零几春秋
人来人住都是客
依旧寂寞在心头
多少话儿难出口
一半欢喜一半羞
痴心儿女无情剑
酸酸涩涩在心头
四.唐诗《有所思》
有 所 思
唐 卢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道窗前疑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