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泉学院”基本解释
幽泉学院(Deep Spring College),建于1917年,坐落在美国荒漠山谷,与世隔绝。每年招20多名学生,只招男生,录取率比哈佛低,录取难度更大,挑人更加苛刻。学制两年,学费和生活费全免,学生要参与耕种、放牧。这所特立独行的牛仔式大学,是许多优秀学生的乌托邦,同时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创办人卢西恩•卢修斯•纳恩认为,物质世界充满罪恶,真正的伟人要能倾听“荒漠的声音”,并为深泉学院定下了影响至今的校训:劳动,学术,自治(labor, academics, and self-governance)。
中文名:
幽泉学院
外文名:
Deep Spring College
校训:
劳动,学术,自治
创办时间:
1917年
类别:
两年制大学
所属地区:
美国—加利福尼亚
详细解释
创办背景
幽泉学院(Deep Spring College),建于1917年,坐落在加州沙漠深处的一座山谷中。 学校每年只招收二十几名学生,而且只招收男生,全部学生得到的各种资助每年达到5万美元。每个学生只需自己买书和日用品,学费生活费均由学校提供。这是一所两年制大学,学生们在这里完成大学头两年的学习,然后转到其他大学继续学习。
幽泉学院创办者叫卢西恩·卢修斯·纳恩。纳恩原本是一位企业家。但是他在科罗拉多开金矿的时候,由于开矿急需大量的电源,于是他改行开了电站。
随着纳恩的电站不断扩展,需要大量的人手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去维修传输线路。那时候电力还是一个新事物,没有太多的人懂行。纳恩于是决定自己培养,他招了一批头脑灵活、身体强壮、手脚勤快的年轻人,平常在电厂劳动、学习,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就出去维修。纳恩除了支付他们工资以外,还免除了他们的生活费和培训费,这便是“幽泉学院”的原型。
由于纳恩越来越“不务正业”——将注意力转移到办学上来,后来他在加州终于找到了今天的这块占地50平方英里的沙漠,开办了这所坐落于山谷中的大学。
录取情况
幽泉大学录取率比哈佛等大学还要低,只有顶尖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申请。学院每年向SAT考试中排名靠前的男生发放邀请,最终只录取10至15名新生,录取率通常只有10%。
幽泉学院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条件极为严格苛刻,被录取者的SAT平均分与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新生录取分数相当。此外,申请者在录取之前要接受两轮面试的检验,第二轮面试还必须到学校校园接受为期3天的农场劳动和课堂考验。 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10年里,16%的“幽泉学院”学生转学到了哈佛大学,13%转学到芝加哥大学,7%转到耶鲁大学,7%转到布朗大学。其他转学的学校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斯坦福乃至牛津大学等名校。
事实上,幽泉大学同样接受国际学生,只是由于名声不大,外国人不知道而已。在美国,每年数以万计的顶尖高中毕业生申请该校,但只录取26人。
比哈佛还牛的学院
在绝大部分人的理念里,哈佛大学是绝对的世界第一,但是来自美国权威的《普林斯顿评论》的数据却显示,有一所默默无名的学校在录取数据统计上堪比哈佛大学,甚至录取难度更大,挑人更加苛刻。这所学校就是很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Deep Springs College深泉学院
The Best 368 college (2009 Edition)
生活质量得分:幽泉学院 99 哈佛大学 88
学术质量得分:幽泉学院 99 哈佛大学 99
师生比: 幽泉学院 1:4 哈佛大学 1:7
录取率: 幽泉学院 7% 哈佛大学 9%
入读率(被录取后选择就读该校的学生比例):幽泉学院92% 哈佛大学79%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处,幽泉学院不仅录取难度比哈佛大,一旦被幽泉学院录取,学生选择这所学校的意愿更强烈。
学院介绍
这个坐落在美国荒漠山谷、颇为特立独行的牛仔式大学,从1923年建立以来,就是许多优秀学生的乌托邦,同时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26名学生在一个上千公顷、与世隔绝的牧场上耕种和放牧两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Los Angeles, California)向北驱车5小时,再坐3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最后乘校园Bus翻过一座2000米的高山,就到了位于沙漠深处的深泉学院,这里离最近的小城镇也有30英里。
这所两年制男校,于1917年由身为电力大亨的卢西恩·卢修斯·纳恩出资创办,纳恩认为,物质世界充满罪恶,真正的伟人要能倾听“荒漠的声音”,并为幽泉学院定下了影响至今的校训:劳动,学术,自治(labor, academics, and self-governance)。学院的管理异常严格,不经允许不得离开校园,严禁接触酒精,也不提倡看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经常由于恶劣的天气而中断,报纸则是通过邮局寄过来的,通常都要晚两天。目前学校由26名学生,3位管理者,8至9名教授以及5名校工组成。
学生学习两年毕业后可获得准学士学位,大多数毕业生都会去著名的大学继续深造,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 学和牛津大学等。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拿到学士学位,更有二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该学院大约有26人在校就读。学院有3位管理者,8至9名教授以及5名校工。教授的任期可以长达数年。
教育特色
劳动
一旦被深泉大学录取,那就意味着你省下了每年大约5万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额助学金。但但代价是每个星期20个小时的苦力劳动。学生们必须和校工一起在牧场放牛、耕种。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泉教会大家的一个道理是:理解每人应有自己的职责。不论是厨师、送牛奶的、技工,还是饲料工和图书管理员,都对整个团体的利益至关重要。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机,可能谁都吃不上饭。
课程安排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管理
幽泉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劳动,学习,自我管理”。
学院的农场上有大片的牛群和紫花苜蓿。每名学生一周要完成20小时的劳动。他们的原则是,因为你要吃饭,所以你要煮饭;因为篱笆需要加固,所以你要加固篱笆。学生们上午上课,中午在钟声召唤下去食堂吃饭、开会和讨论各种事情,下午参加劳动。由于学校建设在牧场上,学校的劳动包括挤奶、在食堂做饭等等。有时候劳动会持续到晚上,但学生们的课业一点不轻松,一学期仍然要学完三门到四门课程。 该校最有特点的是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学校的一切日常管理都由学生们自己负责,包括学校开什么课程、任免教授、新生录取,都由学生董事会参与,而且决定权很大。每年全体学生还要举行一次公投,决定是否开始招收女生。不过,这么多年的投票结果一直没有改变——学校仍然只招收男生。
自我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的另一个表现是,学生们在两年之内要独立的生活并作出对未来的打算。这26名学生不准离开山谷,也不准碰酒和毒品。除此以外,他们可以作任何决定———决定接纳谁,制订其他纪律,甚至招收和解雇教师。在组织招生面试的时候,坐在面试者面前的是由9位在读学生组成的招生委员会,这里的学生决定他们到底希望什么样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学弟。
校长有可能在冬天凌晨4点敲响学生宿舍的门,宣布说,“牛奶场被淹了。”却并不指挥大家该做什么。这也正是整个深泉大学的目的:学习在没有建议的情况下处理问题。
虽然与那些大兴土木的其他大学相比,幽泉学院的外表远称不上气派,但是校内图书馆、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学校通过卫星天线上网,速度不快,但对于一所26个学生的大学也够用了。学校的操场就在校内那座辽阔的牧场上。
一对一授课
幽泉学院的老师和大学理事会里,既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有从各地聘请的大牌教授,也有过去的校友。学校有一条规定:教授夜间房屋走廊的灯不能关,以便学生们可以随时敲门进去一对一地讨论问题。大学里很多时候一个班只有几个人,甚至是一对一的教授课程,学生要想偷懒,几乎门都没有。
课程学习
Christian Stayner(右)和Jack
Murphy教授正对着一张深泉山谷的地图讨论
据了解,“幽泉学院”的课程特别重视英文写作和演讲,加上常年紧张的课程学习,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还有在沙漠里培养出来的自律与自我管理能力,坚韧的性格与合作精神,所有这些学生的品质无疑都是哈佛这类以培养领导者为己任的一流大学所看重的,难怪那么多学生可以轻松地转学(而不是考)到一流大学。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相当高。下课时间虽然到了,可总会有些学生请老师到草地上继续讨论。学员还反复要求每周多开几节课。一些名校教授不惜降低年薪到这里来执教。曾任耶鲁人文学教授的戴夫·阿恩特在深泉每学期(8周)布置的阅读作业包括4000多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和几百页文学评论,“我看美国不会有哪所大学会布置这么多作业、上课还有学生像他们这样积极回应的。”
学员们在深泉完成两年的学业之后可以得到Associate(副学士)学位,而将近80%的毕业生离开深泉大学后直接到哈佛、耶鲁、布朗、哥伦比亚、康奈尔和牛津大学等名校读大三,其他人则会先志愿服务一年。3年来,深泉毕业生已第5次拿到杜鲁门奖学金———一项奖励为公众服务的学生的至高荣誉。
事实上,“幽泉大学”同样招录国际学生,只是由于“名声”不大,外国人不知道而已,而且他们的“学术,劳动,自我管理”的管理方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在美国,有不少人支持这种大学的理念,虽然每年只录取区区20多人,可是申请的顶尖高中毕业生却数以万计。
幽泉学员对学院的教学看法
学员们在深泉完成两年的学业之后可以得到Associate(副学士)学位,而将近80%的毕业生离开深泉大学后直接到哈佛、耶鲁、布朗、哥伦比亚、康奈尔和牛津大学等名校读大三,其他人则会先志愿服务一年。年来,深泉毕业生已第5次拿到杜鲁门奖学金———一项奖励为公众服务的学生的至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