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丁族”基本解释
铁丁族 - 简介
铁丁族,即坚定的丁克族。指坚决不生养子女的人。
铁丁族 - 现象
“丁克”现象的日益增多,对于中国这样的已经受到人口加速老龄化影响的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问题。但也有人支持说,是否选择丁克,它完全来自个人自由,谁也无可厚非。况且现在生养、照料和教育一个孩子的费用确实高得惊人。
铁丁族 - 出现原因
在多年的坚守后,不少“丁克”还是融入了为人父母的行列
之所以有“铁丁族”,是因为“白丁”的出现,在各大医院产科,近年来,35岁以上的新妈妈越来越多,但回溯10年左右,她们中的不少人却曾是坚定的丁克一族。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丁克”家庭模式从欧美进入国人的视野,众多嗅觉敏锐的时尚“70后”成为“丁克”最忠实的拥护者,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拥有高收入、高学历、高生活、高消费的显著特点,被称为新一代的“四有(高)新人”。如今,在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丁克生活后,越来越多的丁克开始“反悔”,或顺利地生儿育女,或为求子历尽艰辛。这类人被网友调侃为“白丁”,即白白做了一回丁克的梦。
专家意见
虽然难免会被“铁丁”们嘲笑为“伪丁克”,但“白丁”们大多经过深思熟虑甚至“艰难抉择”,因此抱着“有子万事足”的平静、幸福心态。对此,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性别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授祝平燕博士则认为,是否选择丁克,是个人或家庭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年轻人选择做丁克,除去追求个人自由和生活品质的因素,更多是怕难以承担育儿的“高成本”,或是担心孩子会影响事业发展。眼下,“孩奴”等词汇频现网络,也为这一思想推波助澜,导致不少人过高地评估了育儿成本。但是,因噎废食绝不可取,比起养育孩子的种种辛苦,父母从孩子身上会收获更多难以计数的幸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丁克家庭过多,对婚姻的维系、优生优育、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性中本能对天伦之乐的向往,母性和父爱意识的苏醒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浓郁。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儒家文化影响的文明古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儿育女是人们的主流文化生活。“白丁”当道,也就不足为奇。
产生问题
不过,搭上生孩子的“末班车”,“白丁族”并不轻松。在多享受了几年甚至十多年的逍遥生活后,由“丁克”转为“白丁”,需要面对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生育的尴尬。一方面,年龄偏大的妈妈比起20多岁的妈妈,在精力和体力上都相对较弱,另一方面,30多岁又正是职业女性的事业发展高峰期,此时孩子的“来访“,会让这些高龄妈妈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冲突更大,已经年迈的父母很难有精力去帮上他们一把,反而需要子女的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夫妻不得不承担更大的压力。此外,高龄爸妈和孩子的年龄相差较远,在教育中,代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祝平燕教授表示,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成为父母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年龄偏大,“高龄”爸妈们更需要及时关注新的育儿知识,而这也未尝不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铁丁族 - 现实问题
双方家庭压力
作为长辈,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而抱孙心切。儿女一结婚,全家人的目光全聚焦于女方的肚子上。一年半载没有动静便千猜测万担心千嘱咐万叮咛的。一旦得知是自愿放弃生育,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众口矢之有之,大骂不肖有之,寻死寻活有之……
舆论的压力
他们往往被人议论为“没有生育能力”,或者被指为“个人享乐主义者”、“绝代佳人”、“行为怪异者”……
住房的压力
一些单位,在福利分房时,往往把“丁克”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区别对待,即按人头做为分房的基数。
养老的压力
谁也不敢说老了就没个病就不用住院,谁也不敢说未来你的另一半就一定可以照顾的了你。夫妻双方年老之后的养老问题,也是“铁丁”一族要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