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云南  学历  大英  合肥  哥伦比亚  大学  学院  天津  入口  安徽 
在线咨询9:00-17:00

人格证书

   日期:2024-11-15 00:34:04     来源:词典大全网    作者:词典大全网    浏览:2020    
【摘要】“人格证书”基本解释  人格证书,是上海交大拟定颁发给毕业生的证书之一,是通过评审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其目的是为给

“人格证书”基本解释

   人格证书,是上海交大拟定颁发给毕业生的证书之一,是通过评审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其目的是为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而设,其实是技术理性下的产物。

详细解释



   评审措施

  对采取的措施,细则尚在拟定中,但不可能出现“85”或“100”这样具体的量化分数,有可能采取等级制,如“优秀”、“良好”等,也有可能采取“五分”、“四分”这样区间性的打分制,或者是合格或不合格这样的表现形式。由于对准确描述学生“人格”的困难性,所以学校会经过多层论证及检验,最终出台考核方案。并在一定人群中进行测试,最终被认可才能推行。

  评审过程

  班级考核:班委会考评,或者学生“互评”及“自评”

  初步评定:学生所在学院、社团来给出初评意见

  最终评定:由学校成立的专门委员会来审核。

  填补空白

  目前大学颁发的“学业证书”和“能力拓展证书”只是对学生状况的一个表象评定,而思想及人格的反映则没有表现,所以上海交大酝酿出台“人格证书”,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

  引发质疑

  是不是各科都是A的毕业生就是优秀人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怎样彰显?人格素养是否也很OK?这一切,能不能让人一下子都看到?人格有高下之分,这点毋庸置疑;较之于成绩等显性指标,人格更着重于对人精神价值层面的考量,对人言行举止的塑造自然也更为重要。但对交大提出的此设想引起了众人的质疑:

  首先,“人格”是什么?答案见仁见智。它的概念模糊不清,并与时变迁,可定性而不易定量。即使将考察指标分层、分类细化,化抽象为具象,也可能失之科学规范,标准存在欠缺、多余或不当;即便较为精确,它也难免因“公理婆理”而引起非议,难服众口。

  其次,人格与内心修养等密切相关,有的人极善“化妆”,表面光鲜内心败絮,评价者怎么去识别?都说“人心隔肚皮”,有的人阿谀奉承、善说好话,有的人为人耿直、沉默寡言,考评者交往不深或识别有误,考核结果能对做到公平吗?

  更可怕的,是“人格考核”可能又异化为学生的“应试任务”,成为新的“语数外试卷”。为了拿高分,有些人投机钻营,只做表面工作;还有的人钻后门,临近考核期大做手脚等等。这样,形式化的作风潜滋暗长,没造成学生人品提升,反使“校格”沦落,只怕是意与愿违。

  各方回应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表示

  经过近些年来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理念和育人体系的思考和讨论,从2008年开始,学校已启动对本科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将单一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方式,转变成“知识传授+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目的是全面培养新时代的面向各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领袖人才。并以此回应校友钱学森先生提出的杰出人才培养的大问题。 要培养未来中国发展的领袖人才,重要的是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而非知识传授。其中,完善健全的人格尤为关键。

  考虑到这些,交大正在规划,今后学生毕业时,除了常见的学业成绩单外,还会获得一份有关学生能力特点的证书,以及一份结合了思想、修养教育课堂成绩和课外实践情况的“人格养成”情况的证书。

  网友

  “多此一举。绝大部分公民都具备良好的人格,不需要发什么证书。交大这么做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原来交大的学生人格有问题,经过教育、培养后,变得有人格了。”

  还有观点认为,人格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几门课、几次活动就可以涵盖。如果仅仅是一个“证书化”的学习,上课是为了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能力证书,则可能使功利情绪在学生中蔓延,影响学生个性的发挥,背离“人格养成”教育的初衷。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

  “人格”的事情,就应该按照人格的规律做———人格还是靠养成,而不是把不能度量的问题简单度量化。“如果一所大学的氛围、大学的老师能够以身作则,把那些美好的东西播撒给学生们,那么,通过氛围就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这也才是重中之重。什么事情都靠打分,反而扭曲了人格。”一旦人格有了打分体系,他很担心学生事情做不做,都取决于要给打分者看到。“这种‘被打分’,一旦定格后,还会造成偏见。毕竟,学生对于人格分数,没有申辩权。”

  社会

  有声音认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本身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很多的大学却没有做好,“以前注重学习的太多了,现在注重能力的也多了,但是注重健全人格培养的上海交大是第一个在书面形式上进行宣传的,并且口号响亮,值得称赞和支持。”

  “看得出,校方的初衷是希望学生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培养和完善。有什么偏差的地方,也能够有机会改善和弥补。”交大机械专业大三学生小林认为,将学生的“人格养成”纳入课表、加以量化考核或描述,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人格养成”的明确意识,就此而言不妨可以有所尝试。

  专家分析

  其实“人格证书”之所以会问世,是管理者的“技术理性”思维所致。人们的许多行为选择,都是按照技术规则做出的,而技术规则又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上。正是技术化管理思路,使得将“人格”量化、物化的方法层出;硬件主导的理念下,软件建设的“人格培养”被参以“考核”“颁证”等形式,又有什么奇怪呢?

  人格培养既要被社会、学校重视,也应规避“技术理性”的影子。软教化被硬条规取代,“人格评价”与“人格证书”只能是漏洞百出,学校的人格塑造只能是碎片一堆。

 
 
 
更多>相关词典大全网

推荐图文
推荐词典大全网
更多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留言建议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2005077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