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家访”基本解释
一些优良的教育传统渐行渐远,家访正成为传说,多所中小学校发现,随着手机等通讯手段日益便捷,家庭人户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登门家访在许多学校正逐渐消失。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家庭担心家庭贫富状况、父母离婚等“隐私”外泄,成为婉拒老师家访不容忽视的新现象。
群聊家访-拒绝家访
过去老师家访都有明确要求,包括时间和家庭比例,但现在不再做硬性规定。不少家庭人户分离,住得离学校很远;现在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渠道,老师和家长联系起来既方便又畅通。
多位学校负责人还提到一个新现象:不少家长不太希望老师去家里访问,担心家庭隐私被老师看见,经常以“挺忙的、您不用过来了”、“我来学校和您谈”等各种借口婉拒家访。
“有的家庭很富裕,不愿意露富;有的家庭比较贫穷,也不希望被老师看见。”海淀区一位小学副校长介绍,目前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原来一个年级才一两个,现在一个班出现两三个都正常。有些单亲家庭不愿意老师发现这一隐私。
群聊家访-困难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对提高教育质量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一些有效的教育形式被丢弃,一些优良的教育传统渐行渐远,比如,依赖手机,家访成为传说。
老师登门家访,实地了解孩子的家庭及周边环境、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有利于对孩子有针对性地教育。而且,面对面和家长交流,能发现孩子的真实状况,“比电话沟通效果好得多。
针对一些类型的孩子进行家访尤为必要,如在校调皮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另外,在一些家庭,爷爷奶奶等长辈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立场不是很一致,老师家访容易有效消除家庭教育的分歧,形成教育的合力。
群聊家访-新式家访
尽管遭遇不少现代社会难题的“夹击”,但本市部分学校仍设法推动传统家访,同时因地制宜地探索一些颇有新意的“新版”家访。
东城区花市小学要求,除了常见的电话、网络等渠道沟通外,该校老师必须对新入学的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第一手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教育。西城区奋斗小学规定,班主任每个学期应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家庭登门访问。
除了坚持传统的登门家访,该校部分年级还考虑到家长的实际需要,推出公园集体面访等新招儿。 据了解,该校一年级新生教师选择在假期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合理搭配,将六七个家庭分成一组,安排在附近的公园一起见面。有关人士表示,新家访拉近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氛围轻松活泼,也能增进孩子们的友谊。
在一些地方,传统的家访被一种叫做“群聊式”的新式家访形式取代。几个学生家长联合找一家酒店一起招待老师,席间诉说学生的事情,认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这种与教师见一次面就花上一笔的做法不可取。
群聊家访-影响
一是助长了攀比之风和浪费之风。几个家长共同请一个教师,肯定是谁也舍不得丢“面子”,一定会挑个高档的饭店“潇洒走一回”,教师俨然成了“贵客”。如此下去,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会造成不良风气的蔓延和人们精神的颓废。这与教书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
二是省了时间却少了沟通。有些家长认为这样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也会节省教师的时间。可是这样也“节省”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与家长、老师都有紧密关联。只有家长、学生和教师深入沟通,才能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对症下药”。
三是未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家在一块儿谈论得较多的是共性问题,个性差异就被忽略了。个性往往是一个人发展变化的关键,这恰恰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群聊式家访不能取代传统家访。有的家长可能不大愿意老师到家里来,那么,家长勤去学校找老师,可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