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云南  学历  大英  合肥  哥伦比亚  大学  学院  天津  入口  安徽 
在线咨询9:00-17:00

浦东

   日期:2024-11-16 05:59:42     来源:词典大全网    作者:词典大全网    浏览:2020    
【摘要】“浦东”基本解释  历史沿革 渊远流长  浦东新区(准确的说是川沙)最早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时设有昆山县

“浦东”基本解释

   历史沿革 渊远流长

  浦东新区(准确的说是川沙)最早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时设有昆山县,隶属于信义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垦的海疆,唐天宝十年(751)属华亭县;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归属于上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后分隶南汇和上海两县;嘉庆十五年(1810)开始由上海、南汇两县划出,设川沙抚民厅;辛亥革命(1911)时改厅为县,直隶江苏省;1950年由南汇划入29个乡;1958年川沙从江苏省划出,改属上海市管辖;1961年成立才两年的浦东县的农村部分全部划入川沙,并将沿黄浦江边的高庙地区划归杨浦区;1984年再将沿黄浦江的塘桥、陆家嘴、洋泾一带划归黄浦区,把周家渡至杨思等沿江地区划归南市区。到1985年县境的面积已是建国前的2倍。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川沙县的建制撤销,同时将划归到南市、黄浦、杨浦的地区及闵行的三林乡收回,成立了浦东新区。

详细解释



   最新行政区划变化

  2009年5月6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撤消上海南汇行政区域,将其并入上海浦东新区。

  之前,浦东新区面积五百三十二点七五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九十四点二九万,二○○八年GDP为三千一百五十点九九亿元人民币;南汇区面积六百七十七点六六平方公里、人口七十四点三一万,去年GDP为五百四十八点零三亿元人民币。两区合并后的新浦东面积达一千二百一十点四一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六十八点六万。

  开发浦东 国家战略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占全市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49%左右。200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2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浦东新区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吸引9300多家国内企业入驻浦东,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目前,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4,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的1/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约占全市的1/3,浦东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升

  开发开放10多年来,浦东新区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升。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59家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境内60%以上,证券交易所成交额占境内的80%,上海产权交易所交易规模居国内第一。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港区联动”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占国内15家保税区的一半,集装箱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占全市2/3左右,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口岸和物流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能级和研发服务功能继续增强,中外总投资超过110亿美元, 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90多个。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销售收入1500亿元。“聚焦张江”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微电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等为核心“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6%,集聚浦东的中外研发机构达到161家,8000多名归国留学人员在浦东创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微电子产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投资总额占国内的1/2左右,8英寸晶圆生产线达到9条,产能约占国内的60%。

  总体规划

  发展方式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建设“生态浦东”

  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推进”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浦东环境建设,逐步构筑城郊一体、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保护体系。

  ——大规模推进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实施楔形绿地、主题公园、生态公园、生态林、工业园区防护林、主干道及河道两侧的绿化带工程建设。到2005年,基本建成以“环、楔、廊、园、林”为特征的新区绿化布局框架,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0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5%。

  ——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全面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实现分流制地区雨污水分流,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建成竹园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全区水面积率达到8.3%,污水纳管率达到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管理,加强建筑施工场地管理。到2005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85%以上,力争达到90%,机动车尾气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加强噪声环境治理。加强交通噪声控制和施工场地噪声控制,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施监控。到2005年,建成区内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夜控制在60/50分贝,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加强固体废物治理。充分发挥浦东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垃圾生化处理厂的作用,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实行多样化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努力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05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积极创建九段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面积420.2平方公里,是候鸟迁徙的国际重要路线的途径点,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河口湿地之一。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努力使九段沙成为上海的生态安全屏障。

  2、推进功能性社会事业发展和人口结构优化

  浦东社会事业发展已经从数量扩张进入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要加快功能性社会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形成文化气氛浓郁、社会事业发达的人文环境。

  ——建成东方艺术中心、浦东文献中心,高品位规划建设文化公园,加快世纪大道两侧文化设施建设,使花木地区成为市级文化中心之一,为浦东建成现代艺术、科普和娱乐中心奠定基础。

  ——推进金桥、张江两个教育配套区建设,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杉达大学、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院等大专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形成与浦东产业紧密结合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理念,延伸华师大二附中、建平、进才、洋泾等优质教育品牌资源,推动新区教育的均衡化、整体性发展;新建、改建一批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国??动建设曙光医院、仁济医院二三期等重点医院,改扩建公利医院等二三级医院;引进国际医疗管理集团改造建设国际性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形成满足市民、国内外投资者和各方面人士多层次需求的医疗卫生体系。

  ——建设人才高地,提高人口素质。以重点开发小区为依托,吸引国内外人才到浦东创业发展;调整政策导向,进一步实现增量人口的高素质化;优化房产结构与加强人口管理相结合,控制常住人口过快增长;强化市民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城市精神,使浦东人成为“可爱的上海人”的代表性群体。

  3、加快城郊一体化

  郊区与城区的一体化发展,是浦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以重点开发小区与周边镇的联动发展以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抓手,加快郊区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在规划上,制定和完善重点功能区与周边镇联动发展的中观规划,用规划一体化促进区镇联动发展。

  ——在管理体制上,探索建立相应的管理或协调机构,加强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统筹协调职能。

  ——在开发机制上,逐步探索建立功能区域一体化开发机制,以功能区域为核心,把周边镇经济园区纳入配套协作区,实现联合开发、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在体制保障上,完成基础教育体制并轨,实现城郊基础教育一体化;推进城郊就业统筹,城区就业政策逐步扩大到整个郊区;进一步扩大郊区养老保障覆盖面,完善镇保和农保,逐步向城保过渡;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村级综合体制改革,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提高郊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4、努力形成鼓励创业、充分就业的社会环境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积极构筑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以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同时,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民营私营企业。

  ——进一步完善就业的市场化机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开放在序的劳动力市场,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引导作用。

  ——实行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对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府给予重点扶持;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社会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促进职业培训与就业市场的有机衔接。

  ——完善失业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发展重点

  拓展功能,提升产业

  2003-2005年,要着眼于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切实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产业能级。

  1、大力增强创新创业功能

  以建成世界级高科技园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聚焦张江"战略,努力成为"科教兴市"的创新源头。

  ——加快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支持企业增强研发功能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地。

  ——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世界一流园区需要一流的研发机构,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在浦东设立全球性或亚太研发中心,参与全球研发的合作与竞争;大力引进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化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到浦东设立研发机构,努力成为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的集聚地。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集聚与合作。大力引进与浦东主导产业密切结合的大学和研究生院,提高科技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已经入驻的中科大张江研发中心、中医药大学等的科研教育创新功能,加快著名科技教育机构的集聚。

  ——强化孵化创业功能。发挥国家火炬创业园、高校科技产业园、海外科技创新园、张江科技创业基地等孵化创新设施的功能,推动中小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发展壮大。实施积极的技术标准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加强创业指导,真正形成"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努力成为创新创业者的摇篮。到2005年,各类孵化设施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一批有行业影响的知名企业。

  ——完善综合服务平台。构筑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发挥软件技术增值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机中心、上海光源、生物芯片等机构和项目的功能,进一步建设公共实验室、网络中心以及技术测评服务中心,增强公共技术服务功能;构筑人才平台,依托现有教育科研培训机构,积极培养国际一流的研发人才、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柔性流动,鼓励外籍人才和国内一流人才、海外留学生到浦东创业,到2005年,张江园区内科技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在读本科以上学生15000人;构筑创业投资平台,发挥政府财政资助、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中外投资公司、上市公司、非公经济参与风险投资,特别要大力引进跨国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

  2、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增值产业

  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率先形成以微电子、软件、生物医药为先导的国内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体系,率先形成以国际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集聚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化高地,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国内领先、某些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微电子产业:在继续引进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的基础上,重点向芯片设计、微电子装备和光电子等中上游环节拓展,形成完整的微电子产业链,以微电子产业发展带动信息产业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以张江为核心延伸金桥、外高桥的微电子产业带建设,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生产和研发基地。到2005年,建成芯片生产线10条左右,集聚上下游企业150家左右。

  ——软件产业:加快形成研发、设计、应用与交易的领先优势。以"一园三分园"为重点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完成浦东软件园三期建设;继续引进国际知名软件公司,推动软件出口,初步实现软件产业国际化。到2005年,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万人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总量的1/2。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形成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现代中药技术、新型制剂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产业化优势。到200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左右,生物医药企业200家以上。

  ——汽车产业:加快通用二期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出规模。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汽车产业能级,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新材料产业: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重点形成信息材料、汽车材料、新型特制钢材、树脂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

  3、大力发展高层次现代服务业

  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是世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功能拓展促进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按照国际中心城市的标准,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围绕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为契机,完善和实施陆家嘴区域的立体交通规划,进一步加快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建设。用好市政府"吸引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加快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步伐,大力引进中外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机构,使陆家嘴地区成为国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市场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最完备的地区。支持和推动金融创新,努力成为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到2005年,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50家左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左右,国内大企业总部100家左右。

  ——加快建设外高桥和浦东国际机场地区两大市级物流基地,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形成国际著名航运公司、船代公司、货代公司和跨国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的集聚效应,用物流带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初步建成国际现代物流基地。到2005年,建成1.2平方公里的国际物流园区,完成港区四期配套的2.56平方公里物流园区的前期开发,引进世界著名船公司、跨国物流公司和专业物流企业30家以上。

  ——以环球主题公园建设和世博会筹办为契机,加快会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形成国际水准的会展旅游区。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培育特色品牌。到2005年,完成新国际博览中心6-11号馆的建设,基本建成环球主题公园,全区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左右,接待各类会议1200次以上,为建成"亚太地区会展旅游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促进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以金融、贸易、物流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支持面向不同行业的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与银行卡产业园的联动,迅速提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服务水平和企业网上交易能力。继续完善高速、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增值服务的品种和比例,以充分满足各要素市场和各大开发区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加速构建以外高桥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化,提高经济流通效率和配置功能。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把握国内外著名功能性机构加速集聚浦东和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加速推进的机遇,加快小陆家嘴金融区和世纪大道两侧高档商办楼宇建设。进一步拓展现代居住功能,形成环世纪公园和汤臣高尔夫球场周边地区为主的生态型国际化社区、黄浦江滨江地区的都市型国际化社区、内外环线之间的舒适型??布局。加强土地储备和宏观调控,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使房地产业继续成为浦东的支柱性产业。

  4、逐步建立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立体交通体系

  按照功能组团发展原则,加快建设立体交通体系。

  ——根据全市统一规划和部署,推进浦东国际机场二期、沪崇苏大通道和沪芦高速公路建设,初步形成外向型交通枢纽。

  ——推进中环线和郊区环线城市快速干道和华东路、申江路等14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初步形成城市干道网络。推进轨道交通4、6、7、8号线建设,初步形成市区轨道交通网络框架。

  ——完成东方路-世纪大道、浦东南路-张杨路、罗山路-龙阳路立交等区内交通枢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内道路交通系统。

  ——建成东方路-大连路隧道、张杨路-复兴东路隧道,新建翔殷路、上中路等越江工程,形成和完善越江交通网。

  ——加强内河航道疏浚,完善内河航道网。

  5、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围绕"数字浦东"、"数字世博"的建设目标,坚持以应用为先导,全面推动浦东信息化发展。到2005年,全区信息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互联网普及率、人均信息消费比例、政府公共服务网上实现比例等主要综合指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10个百分点。

  ——电子政务工程。以网上办事为抓手,建设透明、高效政府。建设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按照网上办事要求优化政务流程,规范跨部门协同办公,提高网上查询、咨询、提交和办结等服务功能。

  ——社区信息化工程。规划建设面向社区和农村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将居委会与村委会纳入街镇办公自动化系统。积极实施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社会信息化服务工程。

  ——企业信息化工程。围绕降低商务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以龙头企业信息化带动相关行业的信息化。

  ——城市管理信息化工程。建立数字化浦东信息坐标体系,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基于GIS的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新区自然资源、人口资源、企业资源和公共设施特征数据;建设基于GPS的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处理中心,实现道路和公共车辆的智能化管理;建设环境保护监测数据中心,建立城市灾难预防应急体系。

  ——社会事业信息化工程。利用教育网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将网络终端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市民终身教育;建设医疗卫生公共数据中心,整合医疗、药品信息,方便市民就医问药;按照流行病学要求规划建设卫生防疫控制信息数据中心,建立疾病预防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市民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

  发展布局

  一轴三带

  坚持整体规划、滚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

  一轴:即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从虹桥机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西向发展轴,体现浦东浦西“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三带:即沿黄浦江发展带、中部发展带和沿海发展带。沿黄浦江发展带集中体现浦东现代化新城区的繁荣繁华,中部发展带集中体现浦东的产业能级和经济实力,沿海发展带集中体现浦东未来的发展潜力。

  ——沿黄浦江发展带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沿江南北延伸,北至黄浦江入长江口处,南至三林地区。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为契机,以重点开发区、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世博会场馆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外高桥保税区联为一体,完善新上海商业城等现代化商业设施建设,推动东昌路地块、上海船厂地块等开发,形成一个集金融保险、商业贸易、会展旅游和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沿江综合发展带。

  ——中部发展带以“一江三桥”为核心,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为主导功能,重点发展微电子、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进一步完善55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加快核心区的开发建设,推进核心区率先实现城市化。金桥出口加工区以现代制造和出口加工为主导功能,大力提高技术含量,做大产业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金桥北区、南区、校区、生活配套区和周边镇经济园区的“五区”功能整合。外高桥保税区要大力发展制造和研发一体化的IT和IC产业,引进国际知名大项目。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规划,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和现代农业,在产业和功能上与张江相衔接。

  ——沿海发展带以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为两翼,以“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为依托,形成“两翼联动、一带辐射”的发展格局。以现代物流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进一步完善区港镇联动机制,推动外高桥和浦东国际机场两个市级物流基地建设;根据“三个集中”的要求,启动浦东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与重点开发小区形成梯度分布、垂直分工体系;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配合推进外高桥造船基地建设;结合岸线开发和林地建设,发展休闲观光产业,成为浦东新一轮发展的产业延伸区域、功能辐射区域和战略储备区域。

  发展定位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开发开放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了“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的新要求,进一步凸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地位。新世纪新阶段的浦东开发开放,必须继续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服从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抓住世博会的机遇,着力加强功能建设,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围绕这一发展定位,结合“十五”发展计划,2003-2005年浦东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上海走通科教兴市“华山天险一条路”的排头兵,成为上海拓展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助推器。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5%左右的水平,到2005年达到2000亿元左右,比2000年翻一番。

  ——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到2005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以要素市场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初步确立现代化服务中心的地位。

  ——高科技产业能级明显提高。科技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初步形成高科技产业化高地。

  ——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更加完善。到2005年,初步形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三港”为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郊区“三个集中”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功能组团的城市形态布局基本形成,到2005年,集中城市化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迈出实质性步伐。

  区位优势

  独特的国内优势

  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强。

  优越的国际地域优势

  浦东新区面对着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对着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浦东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各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大门。

  基础设施

  基础建设先行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浦东开发以来的十三年中,先后投入约1800亿元人民币开展基础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桥、隧道、公路、地铁、煤气厂、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项目,新区的投资环境得以不断的改善。

  “十五”期间浦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和“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网络、综合交通体系、能源和水供应系统。2002年底上海申博的成功,以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落户浦东,极大地促进浦东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快发展。浦东新区“十五”期间的新一轮骨干工程均已开工,外环线浦东段和磁悬浮列车机场快线项目已经顺利完工。

  新一轮基础设施骨干工程介绍

  浦东国际机场

  首期工程投资130亿元人民币,修建一条4000米长的主跑道和面积近2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货运50万吨,1999年10月竣工并投入运营。该机场最终计划建造四条跑道,预计客流量可达7000万人次/年。

  浦东国际信息港

  上海信息港枢纽工程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区。“浦东信息港”工程是上海信息汇集、处理、存贮、交换、传送的枢纽,它运用多媒体、光纤通讯、计算机和卫星通讯技术,为新区中外客商提供智能化和全球24小时的经贸通信和信息服务。

  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是建设上海信息枢纽大楼。该楼高180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信息技术设备的配置,与浦西及国内国际信息装备联成有机一体,为实施上海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奠定基础。

  浦东国际深水港一期工程

  位于浦东新区的外高桥新港区是建设中的上海新港的主体港区。外高桥港区共可建设49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和若干个中小泊位、吞吐能力可达5040万吨,其中集装箱525万吨,分四期至2020年全部建成。

  外高桥深水港包括高桥嘴和五号沟两个港区。五号沟集装箱枢纽港与长江口航道整治同步。把长江口航道从目前水深-7米增深至-12.5米,预计用10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总投资约110亿元。

  外环线浦东段

  整个环线全长约97.37公里。其中浦东外环线全长约50.17公里,浦西全长47.20公里。

  外环线的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干道,设计车速成为每小时80公里。

  地铁二号线

  一期工程从浦西中山公园到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全长19.5公里。其中浦东段长约9公里,设陆家嘴、东方路、中央公园、张江等7个车站。地铁二号线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与浦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商贸区、花木行政中心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已全线通车。

  给排水工程

  1.供水工程

  包括临江水厂和凌桥水厂扩建。临江水厂一期工程规模为40万立方米每天,项目总投资估算6亿元。

  凌桥水厂建于浦东新区凌桥乡,已建成一期工程,凌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规模20万吨每天,规划取水水源来自长江引水水源的陈行水库。投资2亿元。

  2.排水工程

  第一期工程已于九三年底投入运转,二期工程总投资约51.9亿元。

  黄浦江越江工程

  包括大连路越江工程、陆家嘴人行隧道、外环线下游越江工程。

  1.大连路越江工程

  工程起自浦西西惠民路,浦东地区沿着东方路穿过浦东大道后,出地面至栖霞路,全长约2.56公里。

  2.陆家嘴人行越江隧道工程

  该工程浦西出入口为陈毅广场,浦东出入口为东方明珠二期绿地,全长约500米,采用九十年代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两端入口处客流采用自动电梯上下,工程总投资为4.5亿元。

  3.外环线下游越江工程

  外环线下游越江工程已通过方案论证确定采用隧道方案,将于2003年建成。

  东海天然气工程

  该工程最终建设规模为日供气120万立方米,建设内容包括输配气系统(包括调压系统)、管理设施系统及配套工程,总投资为44亿元。

  交通网络

  13年来,浦东新区新增道路1000多公里,相继建成了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地铁2号线、世纪大道、外环线浦东段等交通设施。作为上海市新一轮的重大工程,复兴东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外环隧道等都在加紧建设,磁悬浮机场快线也已全面建成。

  磁悬浮列车简介

  举世瞩目的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己于2001年3月2日在浦东新区正式开工,2002年12月底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第—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工程。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西起地铁二号线龙阳路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正线全长30公里,上下行折返远行,设计时速430公里,单向运行时间仅8分钟。共设两个车站、两个牵引变电站、一个控制中、一个维修中心、一个维修基地并附有3.5公里的进出线路。

  政府服务

  行政审批改革与招商中心“一门式”服务

  浦东新区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广大投资者,实行对投资项目的“一门式”审批服务,新区有关项目审批和服务部门联合办公,为投资提供从政策咨询,办事程序咨询到项目审批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非限制性外商投资项目和在地方审批权限内的非限制性内资项目,在保证政策对投资项目产业导向,规划控制,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十个工作日”审批制,限时服务。

  2001年以来,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连续进行了两次改革。经过第一批清理和改革,浦东新区现有审批事项共432项,其中,保留和完善的审批事项348项,改变审批方式的84项。第二次改革,市级部门下放了原由其直接审批的事项26项,还下放了原由浦东新区初审、市级部门终审的15项审批事项(详见附件一),此外,按照国家和市的统一口径,新区有13项事项不再列入审批事项,目前浦东新区所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共有445项(详见附件二)。通过第二次改革,继续保留和完善的审批事项253项,占审批事项总数的57%;不再审批(包括转为备案、合并审批、事权移交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等)80项,占审批总数的18%;改革审批方式(包括事权下放、归并审批环节、批准转核准、实行告知与承诺制、联合会审等)112项,占审批总数的25%。总体改革率(包括不再审批和改变审批方式)为43%。

 
 
 
更多>相关词典大全网

推荐图文
推荐词典大全网
更多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留言建议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2005077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