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云南  学历  大英  合肥  哥伦比亚  大学  学院  天津  入口  安徽 
在线咨询9:00-17:00

南越国

   日期:2024-11-18 06:27:15     来源:词典大全网    作者:词典大全网    浏览:2020    
【摘要】“南越国”基本解释  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中国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

“南越国”基本解释

  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中国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 - 简介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臣”。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南越国 - 国家建立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

  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位。前209年,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激起了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前206年,秦朝灭亡。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南越国 - 统治发展

  赵佗统治时期

  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没有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地通过和平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控朝政,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他物品的禁令。赵佗考虑到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来吞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分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赵眜统治时期

  前137年,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已达百余岁高龄,其儿子都已经死去,他的王位交由孙子赵眜继承。赵眜即位两年后,前135年,闽越王郢借机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赵眜刚继承王位不久,于是就向汉武帝上书,请求汉武帝处理此事。汉武帝对赵眜的做法大加赞扬,称其忠于臣属之职,不兴兵互相攻击,并派遣王恢、韩安国两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朝的军队还没有越过南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发动叛变,杀死了闽越王郢,投降了汉朝,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新的闽越王。赵眜得知后,向汉武帝表达了深深的谢意,还派太子赵婴齐到汉朝的朝廷当宿卫。不过,赵眜在以后统治南越的十二年中,一直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入朝见汉武帝。

  赵婴齐统治时期

  前122年,赵眜病重,其在汉朝当宿卫的儿子赵婴齐向汉武帝请求回到南越国。同年,赵眜死去,赵婴齐继承王位。赵婴齐在没去长安之前,曾经在南越娶当地的南越女人为妻,并生了长子赵建德,赵婴齐去长安做宿卫后,又娶了邯郸樛家的女儿做妻子,生了儿子叫赵兴。赵婴齐继承南越王位后,向汉武帝请求立妻子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此举舍长立幼,为将来南越国之乱种下了祸根。

  赵兴统治时期

  前115年,赵婴齐病死,太子赵兴继承王位,其母亲樛氏当上王太后。前113年,汉武帝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前去告谕赵兴和樛太后,让他们比照内地诸侯进京朝拜天子。此时的赵兴尚年轻,樛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实权实际上掌握在丞相吕嘉手中。樛太后害怕发生动乱,也想依靠汉朝的威势,多次劝说赵兴和群臣归属汉朝。并通过使者上书给汉武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去长安朝见汉武帝一次,并且撤除和汉朝交界的边境要塞。汉武帝答应了南越国的请求,赐给南越国丞相、内史、中尉、大傅等官印,这就意味着汉朝朝廷直接对南越国高级官员进行任免。南越国的丞相吕嘉不满赵兴和樛太后向汉朝称臣的决定,就暗中同大臣们密谋,发动叛乱杀害了赵兴、樛太后和汉朝的使者。

  南越国 - 国家覆亡

  吕嘉杀死赵兴之后,立赵婴齐和南越籍妻子所生的长子赵建德为新的南越王。这时汉武帝所派的韩千秋军队进入南越境内,南越人佯装不抵抗,让韩千秋的军队顺利前进,之后南越突发奇兵进攻韩千秋的军队,把他们全部消灭。汉武帝得知后,非常震怒,他一方面抚恤死难者的亲属,一方面下达了出兵南越的诏书。

  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共10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南越。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了一年,一直到前111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抢先攻下寻峡,然后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缴获了南越的战船和粮食,乘机向南推进,挫败南越国的先头部队,率领数万大军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军队。路博德率领被赦的罪人,路途遥远,与杨仆会师时才到了一千多人,于是一同进军。杨仆率军队在前边,一直攻到番禺,赵建德和吕嘉都在城中固守。楼船将军杨仆选择有利的地形,将军队驻扎在番禺的东南面,天黑之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放火烧城。而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人,南越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于是纷纷投奔路博德的旗下,黎明时分,城中的南越守军大部分已向路博德投降。吕嘉和赵建德见形势不妙,在天亮之前率领几百名部下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而去。路博德在询问了投降的南越人之后,才知吕嘉和赵建德的去向,并派兵追捕他。最后,赵建德被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

  吕嘉和赵建德被擒之后,南越国属下各郡县皆不战而下,纷纷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最终被汉朝消灭。

  南越国 - 地理位置

  南越国的北部边界一直到南岭,包括今天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兴安、恭城、贺州,广东北部的连山、阳山、乐昌、南雄、连平、和平、蕉岭一线,大部分地区与长沙国交界;东部边界一直到今福建西部的永定、平和、漳浦,与闽越交界;南部边界一直到今越南中部的长山山脉以东及大岭一线以北的地区;西部边界到达今广西百色、德保、巴马、东兰、河池、环江一带,与夜郎、毋敛、句町等国交界。南越国的领土包括了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陆地面积为41万平方公里),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南越国 - 行政区划

  南越国是在秦朝南海、桂林、象三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立国之后,赵佗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在郡的设置上,赵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并把象郡拆分为交趾郡和九真郡。南海郡大体包括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区域,秦时设有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县,南越国建立之后,赵佗又在此基础上增设浈阳、含洭两县。其中番禺县是南海郡的郡治,也是南越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广州市越秀区内。1983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发掘出了南越文王赵眜的陵墓。1995年和2000年,又先后在此发掘出南越国宫署御花园遗址和宫殿遗址,证实了南越国都城的确切位置。桂林郡包括了今广西的大部分区域,下设的县可考者有布山、四会两县,其中布山县是桂林郡的郡治,位于今广西贵港境内。1976年,在贵港发掘出土了罗泊湾一号墓,该墓的主人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南越国桂林郡的最高官吏。交趾、九真二郡包括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区,下设的县可考者只有象林县。

  南越国 - 民族组成

  南越国境内的民族,大部分是属于古越族的土著居民,另有来自中原的数十万移民。境内的古越族又分成南越、西瓯、骆越等支系。南越族聚居于今广东北部、中部和广西的东部一带;西瓯聚居于今广西西江的中游以及桂江流域和越南北部的一些区域;骆越聚居于今广西左江、右江流域,越南红河三角洲及贵州的西南部。

  南越国 - 政治制度

  南越国因为是在秦朝南海、桂林、象三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南越国的开国君主赵佗也曾为秦朝的南海郡尉,所以南越国的政治制度大部分是沿袭秦朝的;后来因为又臣属于汉朝,所以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南越国的影响也很大。

  南越国的行政制度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以独立国家的姿态分封了一些王侯,形成了和西汉基本类似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行政制度。在郡县制上,赵佗保留了大部分秦朝的郡县设置,同时为了加强有效的统治,又增设了一些郡县。在分封制上,据文献记载的有苍梧王、西于王、高昌侯等。

  南越国的职官制度可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是一个体系宠大的官制系统。在中央官制中,包括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丞相的助手内史、监督百官的御史、指挥禁军的中尉、辅王的大傅等掌握着南越国内政外交的重臣,还包括有郎、中大夫、将、左将、校尉、食官、景巷令、私府、私官、乐府、泰官、居室、大厨、厨官、厨丞、掌御、少内等文武百官。在地方官制中有假守、郡监、使者、县令、啬夫等。

  南越国还有和中原政权相似的其他一些政治制度,比如实行户籍的制度,实行纪年的制度,用汉字、用中原度量衡的制度,预立太子制度。这些来自于中原的制度对治理南越、改变南越原本局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南越国 - 军事制度

  南越国的军队来源于秦征岭南时的50万大军,南越国建国之后,一些古越族人也加入到这个军队中。南越国的军事官职有将军、左将军和校尉等,军队的总人数应该为50万以上,兵种包括有步兵、舟兵和骑兵等。在南越国墓葬出土的兵器中,主要分为青铜兵器和铁兵器,其中青铜兵器又占了绝大多数,这反映了当时南越国铁器的稀缺。当时,南越国的士卒主要配备的武器为青铜制的短剑、矛、镞和弓矢等;而将官则使用铁剑和铁矛。

  南越国 - 民族政策

  南越国的民族政策沿龚了秦朝南海郡尉任嚣、赵佗起就实行的“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对汉族和越族之间的相互融合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平南越和南越国建国的初期都是以中原汉人为主要依靠力量的,后来逐步吸收了许多越人加入到南越国的政权里来,比如丞相吕嘉、左将军黄同等都是越族人,然后让他们去治理越人,以增加越人对南越国政权的认同感。同时南越国政权还在境内的一些民族复杂的地区分封了当地越人为王侯,比如在交趾郡分封的西于王等,让其自治,也增加了越人的认同感。在生活习性方面,在赵佗的带动下,南越国政权的汉人开始遵从越人的风俗习惯,入境随俗。并且汉越之间的通婚也越来越普遍,连王室也盛行,比如第五代南越王赵建德的母亲就是越人。这些政策对南越国的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都起了很有效的作用。

  南越国 - 外交

  与汉朝关系

  南越国自前196年第一次向汉朝称臣后,共经历了两段臣属和两段抗衡的时期,一直到前111年被汉武帝所灭。

  南越国首次臣属于汉朝是从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接受汉高祖的印绶开始,一直到前183年为止。在这个臣属期里一方面双方的政治、经济来往不断,两国都有收益,通过贸易,中原获得了南越国的特产,南越国获得了中原的铁器、马牛等。另一方面,两国又在互相提防,在两国交界的关口互相都有重兵布防。

  南越国首次和汉朝抗衡是从前183年吕后对南越国实行禁绝关市的经济封锁,赵佗和汉朝绝裂开始,一直到前179年为止。在这段时间里,赵佗脱离汉朝,公开称帝,并出兵攻打汉朝的诸侯长沙国,吕后亦派大将和军队前去和南越国交战。在这场战争中,因为南越国的军队成功阻止了汉朝军队的南下,使南越国的声望大增,连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国。

  南越国第二次臣属于汉朝是从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国,赵佗再次去帝号归复汉朝开始,一直到前112年为止。这段臣属期维持时间非常长,共经历了四代南越王,总共6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开国君主赵佗外,其余君主都比较平庸,没什么建树,对汉朝的依附也越来越深。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在闽越侵犯南越时,甚至把汉武帝搬了出来,让汉武帝出兵来对付闽越。此举使赵佗时期就已经役属南越国的闽越,和南越国脱离了役属关系,而直接受制于汉朝中央,使南越国实际上被孤立起来。

  南越国第二次和汉朝抗衡是从前112年丞相吕嘉反叛,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开始,一直到前111年南越国灭国为止。此时的汉朝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大,曾在北方数次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远走漠北。而此时的南越国内部分裂,樛太后和吕嘉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并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所以这次南越国的反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被汉武帝大败,最终灭掉了南越国。

  与长沙国的关系

  长沙国位于南越国的北边,刘邦在分封第一代长沙王吴芮时,把南越国实际统治的南海、桂林、象三郡也一并分封给吴芮,所以长沙国对南越国从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在长沙国和南越国交界的关口长期守有汉朝派驻的重兵。长沙国因为是汉朝的一个内诸侯,所以通常汉朝对南越国的政策和外交,也就是长沙国对南越国的政策和外交。

  与闽越国的关系

  闽越国位于南越国的东边,秦朝时被秦始皇所灭,设为闽中郡,国王无诸被废。汉朝立国时,无诸因辅佐刘邦有功,于前202年被复立为闽越王。南越国和闽越国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前196年赵佗第一次臣服汉朝后开始,此时,南越国和闽越国同臣属于汉朝,是对等的关系。第二阶段是从前183年赵佗和汉朝交战,成功阻止汉军南下开始,此时,南越国的声望大增,闽越因而役属于南越国,开始了臣属的关系。第三阶段是从前135年闽越王郢袭击南越国,赵眜请求汉武帝出兵,平复闽越之乱开始,这时闽越国重新归属汉朝中央,和南越国恢复了对等的关系。

  与西南夷国家的关系

  汉初的西南夷国家主要有夜郎、毋敛、句町等,夜郎是这些西南夷当中地域最广的国家,疆域包括今中国贵州、云南及四川南部地区。在前183年赵佗成功抗击汉朝后,包括夜郎在内的西南夷国家都纷纷役属于南越国,一直到南越国灭亡,都保持着一种松散的役属关系。

  南越国 - 经济发展

  农业

  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铁锸,该农具用来插地起土战国时期岭南地区的虽然已有水稻耕作等农业生产,但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多为石器和简单的青铜器,与己广泛运用到铁器农具的中原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秦始皇征服岭南之后,将50万大军屯戍岭南,又从中原迁移过去大量移民,这批移民的南下带去了中原的铁器农具和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了岭南的农业生产水平。

  南越国立国之后,原为秦军将领的开国君主赵佗仍注重农业的发展,推广使用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在与长沙国交界的地方设立关市,通过长沙国从中原地区输入铁制农具和马、牛、羊等家畜用于农业生产。其间虽然在吕后把握汉朝朝政时期对南越国实行了经济封锁,但中原和南越国的关市贸易在吕后死后很快又得到了恢复,直至南越国的灭亡。

  在南越国墓葬中出土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锄、镢、锸、镰、斧、锛、手铲、锉、锥、刮刀、锤、凿等。其中锄是最常用的农具,主要在农耕时用于清除杂草,疏松土质等;镢是深掘土地的有力农具,主要用于开荒造田、刨掘农作物的根株等。此外,当时收割农作物已经用到铁镰,砍伐森林已经用到铁斧,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南越国的农业发展。但由于南越国铁矿资源缺乏,冶铁业不发达,这些铁制农具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原的输入,因此南越国的铁制农具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低,分布范围主要在南越国都城和郡县治所的周边区域,而在一些离郡县治所较远的地方,仍在使用石器和青铜器农具。

  南越王墓出土的酒具之一,青白玉角杯在南越国墓葬中出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黍、粟、菽、薏米、竽、大麻子等,出土的瓜果主要有柑桔、桃、李、荔枝、橄榄、乌榄、人面子、甜瓜、木瓜、黄瓜、葫芦、姜、花椒、梅、杨梅、酸枣等。其中水稻是古越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南越国最常见的粮食作物,非常适合岭南地区高温多雨,水源众多的生长环境。而荔枝是岭南特有的水果,据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赵佗曾将荔枝作为贡品进贡给刘邦。在南越国的墓葬中还出土了不少盛酒器皿,说明当时南越国已有了成熟的酿酒技术。

  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的家畜残骸主要有猪、牛、羊、鸡等,出土的野生动物残骸主要有禾花雀、竹鼠等。特别是禾花雀,至今在广东仍是一道名菜的主料。此外,南越国的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的水产品,有鱼类、鳖类和各种贝壳类的淡水和海水产品。

  手工业

  据考古发掘证明,岭南地区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并掌握了原始的青铜铸造技术,但当时青铜器的应用并不广泛。秦始皇统一岭南和赵佗建立南越国之后,来自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使岭南地区的冶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仅在南越王墓和罗泊湾一号墓两个南越国的墓葬中就分别出土了500多件和200多件的青铜器。在这些青铜器中,除了一部分兵器和日常用具是从中原输入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南越国自身铸造的,主要有铜勾鑃、越式铜鼎、铜提筒、铜熏炉、铜鼓、铜壶、铜烤炉、铜鍪、铜编钟、铜钫、竹节铜筒、铜羊角钟等。其中的一些铜器体型硕大,胎壁较薄,铸有各式繁杂的花纹。

  岭南地区的铁器也是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南越国时期,使用铁器已经十分普通,单单在南越王墓中就出土铁器达246件之多。南越国墓葬出土的铁器主要有农具、手工业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等,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南越国时期铁矿资源缺乏,南越国本身的冶铁规模十分有限,铁器主要还是依靠从中原的进口,冶铁的原材料也主要是从中原输入,或者利用废旧铁来进行铁器的加工煅造。

  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最多的器具是陶器,仅在南越王墓就出土陶器多达991件。南越国墓葬出土的陶器主要有储容器、炊具等日常生活用具,和专门为殉葬用的明器,以及一些建筑用的砖瓦等。这些陶器大部分为南越国本土制造,多是一些有着南越风格的几何印纹陶。

  南越国的玉器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在南越王墓中共出土了244件玉器。这些玉器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器用用玉等,器型丰富,用途多样。其中的精品主要有丝缕玉衣、青白玉角杯、承盘高足杯、玉璧、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等。这些精美的玉器大部分为南越国的工匠制造,而玉料除了由南越国自产一部分的之外,很大一部分则来自于进口。

  除了以上几种手工业之外,南越国的金银器冶铸业、纺织业、漆木制造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金银器代表作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泰子”龟钮金印、虎头金钩衔玉龙、金带钩等。出土的漆器代表作有漆木大屏风等。

  商业

  秦朝之前,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基本处于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并没有进入货币经济的阶段。秦朝平定岭南之后,大量南迁的汉人带来了中原发达的贸易方式,岭南地区才开始逐渐进入货币经济时代。南越国建国之后,历代的君主都注重与邻国、特别是与汉朝的商业贸易。前196年,南越国和汉朝建交后,赵佗即在南越国和长沙国交界的地方设立关市,从中原输入铁器、青铜器和牲畜,引进中原的先进技术,并向中原输出南越国出产的白璧、珠玑、玳瑁、犀牛角、珊瑚、荔枝等土特产。南越国的货币也是从中原输入的,并没有自己铸造的货币,这些货币主要以秦朝和汉朝的“半两钱”为主。南越国与闽越、夜郎等其它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也十分密切,吕后与南越国交恶时期,赵佗即以财物赂遗的方式,以获得闽越、夜郎、西瓯和骆越等国的归属或支持。

  除了陆路贸易之外,南越国的海上贸易也有很大的发展,据位于今广州市中山四路的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都城番禺已具备了生产大批内河和沿海航行的船只的能力。当时的南越国人已经开辟了通过南中国海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进行商业贸易的路线,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在南越王墓的遗址中,也发掘了一部分产自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的舶来品,包括银盒、象牙、金花泡饰、乳香等。

  南越国 - 文化造诣

  语言文字

  南越国除了从中原迁移过来的数十万汉人使用古汉语外,本地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居民大部分使用古越语,目前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壮侗语系就被认为是古越语的直系后裔,而现在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两地的粤语则被认为保留了很多古越语的成分。南越国由于其创立者赵佗和大部分官员均来源于中原,因此汉字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在南越王墓和广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些铭刻有文字的印章、铜器、银器和陶器等,大部分文字为秦汉隶书。而本地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居民一般相信只停留在刻符记事的阶段,未有演化出自己的文字。

  音乐舞蹈

  南越国的民族都是一些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的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有钟、磬、勾鑃、铙、铜鼓等,弓弦乐器有琴、瑟等,吹奏乐器有笛等。在这些乐器中,铜鼓是最有特色的土著乐器之一,它除了作为乐器使用之外,还是古越人地方首领们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各侗台民族地区均有发现。在南越国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不少描绘南越舞蹈的图绘,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舞蹈主要分为越式舞和汉式舞,越式舞种类繁多,有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竹舞等,汉式舞只有一种,即长袖舞。

  风俗习惯

  南越国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和中原汉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不同,他们当中的大部人喜欢把头发剪得很短,喜欢在身上刺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文身。由于南越国南面临海,境内河网众多,所以很多的越人水性很好,他们擅于利用船来进行渔猎,喜欢食用各种鱼类和贝类,在一些出土的铜鼓上还描绘有他们竞赛龙舟的习俗。古越人的房子多为巢居和干栏,巢居是指营建在树上的房屋,干栏是指利用多根柱子做支撑,把房屋凌空建在柱子上,这两种凌空建造的房子都是为了避免蛇虫走兽的侵扰和适应当地高温多雨的环境。干栏建筑至今在各侗台民族的聚居地区依然可见。

  南越国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仍保留有一些不人道的习俗,比如人殉和猎首。在南越王墓中,即发现有15具的殉人,这些殉人都是南越文王赵眛的宠妃和身边近待,多数是被击砸后脑致死,其状惨烈,而在南越国的其它墓葬中亦发现有殉人。猎首的情形则描述在一些南越墓葬的出土文物上,表现了南越国的越族人在交战中,将对方俘获后,割下

  首级,系在自己的腰上。

  南越国 - 历史遗迹

  南越国的遗迹多分布在中国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内,其中以南越国都城的所在地,即现今的广州市分布最多。目前在广州市范围内的共有四处南越国遗迹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为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和莲花山古采石场。此外,至1995年为止,广州市共发现南越国的墓葬多达250多座,是南越国墓葬发掘最多的地区。

  在广州市之外的广东省地区,仍有很多的南越国遗迹,它们包括南雄的横浦关、阳山的阳山关、乐昌的赵佗城、仁化的秦城等南越国的关防遗址,以及零星分布在肇庆、乐昌、曲江、南海等地的南越国墓葬。广西的南越国遗迹主要以墓葬居多,它们主要分布在贵港、贺州、平乐、合浦、梧州、柳州等地。其中较重要的墓葬有贵港罗泊湾一、二号墓,贺州金钟一号墓,此外在平乐银山岭、合浦望牛岭、贵港风流岭等地的汉墓群中亦有南越国时期的墓发现。

  南越国宫署遗址

  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铜提筒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南越国王宫的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包括御花园遗址和宫殿遗址等。御花园遗址是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宫殿遗址是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被发现的,目前只清理完其中一座大型宫殿的“散水”部分。1996年11月20日,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1日,南越国宫署遗址向公众开放部分已整理修复完的大约3000多平方米的遗迹,并在10000多件发掘品中精选部分文物向公众展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通常称为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眜的陵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上,是一座凿山深埋多室结构和有斜坡墓道的石室墓。该墓是1983年被发现的,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包括铜器500多件,玉器240多件,铁器246件,另有金器、银器、陶器一批,其中以丝缕玉衣和“文帝行玺”金印等最为珍贵,此外还在该墓发现有殉葬者15人。1988年2月8日,在原墓址建立起来的遗址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11月20日该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泊湾一、二号墓

  罗泊湾一、二号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罗泊湾附近,离贵港市区约5公里。罗泊湾一号墓是1976年被发现的,是一座大型的竖穴土坑木椁墓,墓道南侧有车马坑,椁室之下还有殉葬坑和器物坑等,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殉葬者7人,该墓被认为是南越国时期桂林郡最高官吏的陵墓。罗泊湾二号墓是在1979年被发现的,是一座带墓道的大型木椁墓,该墓曾被严重盗扰,只出土随葬品123件,殉葬者1人,该墓被认为是南越国王侯一级官吏的配偶的陵墓。

  南越国 - 存在争议

  在中国,南越国被当作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看待,不承认越南人所提出的赵朝。而因为南越国的部分领土延伸到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地方,部分越南人亦把南越国当作越南历史的一部分。陈朝时黎文休编成的《大越史记》、佚名作者的《越史略》,以及后黎朝史官吴士连等编成的《大越史记全书》,便把赵朝列为越南的早期王朝来表述。黎文休提出:“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吴士连亦说:“赵氏一失其守,国亡统绝”,反映了他们认为赵朝兴亡,与越南的“国统”息息相关。

  到了后黎朝末年的时候,吴时仕对赵朝的正统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赵佗是来自中国的侵略者,而不是越南的贤明帝王。后来,《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不再将赵朝列入正统朝代中,但仍旧将赵朝当作越南历史的一部分。

 
 
 
更多>相关词典大全网

推荐图文
推荐词典大全网
更多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留言建议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2005077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