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经济综合症”基本解释
旅游市场争夺名人资源并非是主动承担保护文化历史资源的责任,而是想通过名人效应吸引眼球,拉动旅游经济,从而拉动地方经济,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历史名人、英雄人物等被哄抢一空,发展到后来居然连小说虚构人物、反面人物都出现了争抢的局面,一些地方对名人的炒作出现庸俗化的倾向。一段时间以来,凭借“名人经济”带来相应的经济回报,不少地方陷入了“名人经济综合症”中,盲目开发。
名人经济综合症-简介
近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要合理适度,这实际上是要叫停目前各地争抢名人资源的现象。
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炎帝、尧帝、舜帝,到老子、姜尚、屈原,再到诸葛亮、赵云、李白、朱熹、曹雪芹,乃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西门庆等都被人争抢,有些名人故里由于有文物与历史记载认定并不难,而一些历史记载不详或者虚构的艺术人物却让一些地方演足了炒作的好戏。
名人经济综合症-案例
以《三国演义》为例,书中的赵云、貂蝉、大乔小乔等名人备受关注,其中大乔、小乔被湖北嘉鱼、河南商丘、湖南岳阳、浙江义乌、安徽潜山、庐江、南陵等八地争夺、貂蝉故里也被五地争夺。此外,李白故里被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两地争夺多年,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
就连在《水浒传》、《金瓶梅》里的反派人物西门庆,也被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黄山三地争抢得不可开交。阳谷县声称要建占地25亩的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包括水浒文化游览区,宋代民风民俗商业游览区,《金瓶梅》文化游览区,项目总投资达到5600万元;临清也不甘示弱,提出占地8公顷的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项目,以名著文化为载体,展示明清时期运河城市市井休闲文化;黄山市徽州区也提出拿出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金瓶梅》遗址公园等项目。
名人经济综合症-作用
黄帝故里陕西黄陵县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年均递增达到27.2%,旅游业靠着黄帝一人财源滚滚,而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号称帝尧故里,其旅游门票收入从最初的每年7万元提高到每年超过千万元,河南虞城县自从将“木兰传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每年举办的“木兰文化节”带来大量的游客。
成功的例子很多,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失败的往往是因为华而不实,弄虚作假。争夺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的大多是县城,因为资源有限,只有向古人要资源,不惜花费巨资盲目立项,开发各种所谓主题公园,甚至生造出名人故居、名人墓地,实际上是制造假景观蒙骗消费者。还有些地方生造出种种名人故居还不够,每年还举办盛大的名人纪念活动,忽悠消费者前去参与,但是花在改善景区环境,添置景区设施上的钱却不多,消费者前去旅游等于只看了个热闹,没有得到旅游的享受,不少游客最终意见很大,旅行社最终也受连累。
旅游包括酒店设施、交通设施、休闲环境、景区价值、美食等,历史文化名人只是一块招牌,如果招牌打出来了,没有实际的内容,最终肯定难以持久,旅行社对这种线路最终会敬而远之。
名人经济综合症-出现问题
一些地方的文化遗产开发似乎缺乏一种内在的对文化的敬仰,显得粗糙,且自相矛盾。比如杜甫的故乡为了打造杜甫故里,让当地的村子四次搬迁。我们都记得杜甫诗中所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么,这样的屡次搬迁是不是符合杜甫的文化精神?
再比如有的地方一方面对名人经济大力崇拜,却将名人遗迹以及古老建筑等大片大片地推倒。对历史文化遗产缺乏温情脉脉的呵护,缺乏公共政策的保护。甚至不开发还好,一开发反而加速了文化遗产没落的步伐。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非遗’保护热潮掀起的20年,也正是‘非遗’消失最快的20年。”
名人经济综合症-规划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文
化活动等。为保证命名的严肃性,各地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