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基本解释
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详细解释
尼特族的心态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尼特族的特性
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追求梦想型: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
丧失自信型: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
自闭型: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
家庭溺爱型: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
概况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生活状态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统计数据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类别
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
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占10﹪左右;
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占20﹪;
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占10﹪;
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原因及事例
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啃老族生活现状调查:啃一口书本啃一口父母。
3年前,他从复旦大学某文科类专业本科毕业。
如今,当年的同窗好友,或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或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而他,考了4次研,都以惨败告终,无奈的“啃”了3年老。
刘文彪(化名),27岁,熟悉的朋友都叫他“彪哥”。
◎为创大业想考研
在大学时,刘文彪是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曾以精彩的竞选演说当选学院团学联主席;在全国大专辩论赛上,他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主力队员。在学校里,他是风云人物,“彪哥”的名号也随之流传开来。
大三第二学期,他决定不找工作,专心考研。“我想在中国政坛上干一番大事业。考研是第一步,因为在我看来,学历意味着话语权,本科生说话的分量显然比不上博士。”
刘文彪直到大学毕业都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难度更高的考研英语成了他面前最难的一道坎。第一次考研,他准备了8个月,其间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大学最后一学期开学时,他看到了考研成绩:全部不及格,英语只有36分。“彪哥”随后开始漫长的考研“苦行僧”生涯。
◎4次落榜渐孤独
毕业后近3年的时间内,刘文彪没有找过工作。
第一年,由于长期坐着看书,他的体重从87公斤猛增到99公斤,英语考分则从36分增加到40分。另外,总算有一门专业课及格了。
第二年,他虽每天坚持锻炼2小时,体重始终维持在100公斤以上,同样停滞不前的还有考研成绩。
今年初,他第4次走进考场,总分却是4次考研中最低的一次。
3年内,他每天晚上11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其他时间要么在看书,要么在去看书的路上。一次次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挥之不去的失败和一丝丝日渐增多的白发。
伴随失败的还有孤独。“整天就盼着手机响,但这3年来它就没响过几次。”曾经的好友都在忙着各自的学业和事业,他没有可以倾诉的伙伴。他渐渐忘了“彪哥”这个名号,因为已经太久没人这么叫过他了。
◎父母南迁伴儿读
考研前,刘文彪的父母远在北京。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刻决定:来上海,全力支持儿子考研。
一家3口在杨浦区开鲁新村租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月租650元。7年前退休的母亲负责在家照顾儿子饮食起居。父亲辞去北京某大企业副总经理的职务后,在嘉定区某私营企业担任人事主管,月薪明显减少;因路途遥远,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小屋是毛坯房,唯一的电器是电视机。全家的衣服都得靠年过半百的母亲手洗。“高温天最难熬,房间如火炉一般,别说复习功课,就是光坐着也受不了。”
“害父母陪我受苦了。”刘文彪的声音突然低沉起来,“本来应该是我给他们生活费,但每次伸手的却总是我,根本不敢抬头看他们。请不要采访我父母,已经欠他们够多了,不想再令他们担心。”
◎告别“啃老”也艰难
刘文彪明白,父母始终是他的坚强后盾。“他们经常笑着安慰我说,应该趁年轻多读书。这叫智力投资,任何一种投资都存在风险,暂时的卧薪尝胆是为了将来的飞黄腾达。”
今年3月,他遭遇第4次失败。5月份,他终于决定放弃考研,开始找工作,至今没有收获。
这段时间以来,他真切体会到了靠自己告别“啃老”的艰难。“现在找工作比3年前难多了。我必须调整心态,从最底层做起,还有可能准备一张‘虚假’简历,隐瞒曾4次考研的事实。”
这3年,出于兴趣,刘文彪在复习时经常“溜号”。规定的参考书越看越没劲,其他书籍倒看了不少。
在看《东周列国志》时,刘文彪学到一个词“依人者危”,意思是说,如果老依靠别人,就会很危险,即使是父母也一样。
“只要一找到工作,一拿到工资,就全部交给父母。”刘文彪在结束采访时特别强调。
“啃老族”现象的调查分析
8月11日,“‘啃老族’系列报道之一”在本版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刘文彪属于第七类,与他境遇类似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不少。他们对辛劳的父母,怀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对远大的理想,又有着不切实际的执着。矛盾交织之下,他们边“啃”书本,边“啃”父母。陶醉在对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他们连心理“断奶期”都还没过。
“啃老族”指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就业或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父母养活的青年人。在英国英语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员,“NEET group”指啃老族群体。“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或“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略语。美国英语则称之为“boomerang child/kid”。
Boomerang原指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飞镖。例如:
An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about 70% of the unemployed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now live off their parents, thus becoming Neets.”(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养活,因而成为啃老族。)
In Japan,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have joined in the Neet group who neither go to collage nor go to work..”(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加入到既不上学又不工作的啃老族。)
The boomerang child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n a nationwide scale.”(啃老族现象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如果把“啃老族”翻译为adult dependent child是不妥的。“adult dependent child”的意思是“有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的需要抚养的成年子女”,比“啃老族”含义要宽泛。例如:An adult dependent child is one who is incapable of self-care because of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一个需要抚养的成年子女是因为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而不能自理的人。)
“啃老族”是当今紧张而忙碌生活的产物。有这样一个句子:这个啃老族已经30岁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有人是这样翻译的: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n his parents.
其实严格地说,live on后面要跟sth,不跟sb;而live off后面可以跟sb或sth,意思分别是“靠什么人养活”和“靠什么活着”,目前还没有“live on sb”的搭配。例如:They live on a diet of bread and cheese.(他们靠吃面包和奶酪活着。)This unemployed worker lives on unemployment benefit.(这个失业工人靠失业救济金为生。) 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ff his parents.